老话常说,金钱买不来幸福。然而,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金钱能不能带来幸福,关键不在于花得多少,而是如何将钱花在那些与自己性格相匹配的消费行为上,也就是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能带来更多幸福感。 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和剑桥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在征得625位参与者的许可之后,对他们约7.7万笔消费银行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银行对这些消费交易自动进行归类。研究人员将不同的消费类别同广泛认可的五大性格特质进行对比分析,五大性格特质包括注重体验、负责任、外向、亲和性以及神经质,同时,特定的消费行为能反映出性格特质,比如外出就餐就被视为一种外向的的消费行为;而宠物相关的开销则被认为与亲和性有关;家庭保险、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等被认为是有责任心的人喜欢的消费类型。
研究人员评估参与者和他们的真实消费行为后发现,当人们把钱花在契合自己性格的消费类别上时,幸福感更强。剑桥大学桑德拉•麦茨博士指出,“喜欢把钱花在哪儿,能体现自我价值,它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拥有挚友一样,对自我感受至关重要,同样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李悦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