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新西兰防疫干脆利索

本报驻新西兰特约记者 桂 林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5日17时,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42.1万例,累计死亡34.5万例。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持续发酵,但在南半球有一片“绿洲”,凭着严格的防疫措施和低死亡率,受到联合国与众多国家的赞誉。这个地图上经常被忽视的小小岛国,在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战斗中一马当先,把病毒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被誉为“西方第一个宣布抗疫胜利的国家”。截至5月25日,新西兰累计确诊1504例,死亡21例。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南半球,四面环海,空气纯净,环境优美,四季如春,有“世外桃源”“人间天堂”的美誉;全国人口496万,面积26.868万平方公里,是个羊比人多的国家;再加上大多数新西兰人家住独栋别墅,公共交通使用率很低,这些都成为了病毒传播的天然屏障。新西兰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孕育出善良、乐观、勇敢的人民;新西兰政府勤政廉洁,名列世界前茅,具有国际领先的治理经验,有较强的危机意识,民众认同度也比较高。

但面对汹涌来袭的新冠病毒疫情,新西兰也存在明显短板。首先,人口流动很大。以2019年为例,全年国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几乎与本国居民持平,有大量国际留学生和务工人员出入境,还有相当数量的新西兰人旅居海外,以致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境外输入的。其次,新西兰以农牧业为主,对外贸有所依赖,医疗物资等储备不足。再次,公共卫生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公立医院设备和医护力量欠缺,平时病人预约看病排队时间都很漫长。一旦出现大规模疫情,重症监护床位就会捉襟见肘,医疗系统难以承担。因此,新冠病毒暴发初期,有关人士一度忧心忡忡。

预警系统迅速升级

回顾抗疫日历,我们可以看到,新西兰的成功举措包括快速反应、广泛检测、对密切接触者“紧追不舍”。

2月28日,新西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来自伊朗。3月5日,出现国内第一例人传人,随后不断有从意大利而来的输入性病例。3月19日,确诊28例,新西兰宣布禁止所有外国公民入境,并关闭国门。3月21日,政府推出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的4级预警系统,当天直接进入2级警戒。3月23日,疫情警报提升为3级,政府明确预告两天后升至最高级4级。3月26日凌晨封城,除医疗、超市等必要行业外,关闭所有公共场所,民众要在家隔离。允许必须的超市购物和出门散步锻炼,但必须与他人保持2米的社交距离。4月27日,总理阿登恩向全世界宣布:“新西兰赢了!”没有社区传播病例,已经有效清除病毒,4级疫情预警降为3级。5月13日,卫生部发布最新疫情通告,新西兰无新增病例,连续两天全境都是零新增,预警降为2级,意味着基本解封,除了依然执行边境管控措施,限制群体聚集性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保持社交距离之外,其他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新西兰开展全国范围的病毒检测,目前全国已检测超过22万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检测的阳性率低于9%即为达标,而新西兰检测阳性率低于1%。下一步,政府将针对以下几类人群进行集中检测:1.警务、医务人员和养老院的无症状高危人群;2.之前未查清感染源的病例;3.偏远的毛利社区和太平洋岛国人士;4.偏远社区及乡村的居民。同时,追踪密切接触者,政府方面每天要打出上万个督促电话,确保他们严格自我隔离。为保证信息公开透明,总理与卫生部总干事每天都会在电视直播节目“每日政府简报”上发布防疫最新进展,让民众知道自己的处境,以及该怎么做。

新西兰甚至利用“房车大国”的优势,征调几百台房车,组成整齐的隔离方阵,严阵以待。房车隔离效果好,还能保护病人隐私,生活质量也极高。很多人在网上留言:新西兰人的隔离方式,还是那么“新西兰”。

抗疫中的温暖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国际社会对新西兰民众及其“领头羊”、39岁的女总理阿登恩给予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西兰人在居家隔离期间表现出的自觉、乐观、善良与团结,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年轻的新西兰女总理应对快速、措施有效、决策成功。她让民众想象,把自己和共同生活的亲人放在一个泡泡里,与外界的病毒隔离。这个泡泡随着疫情减轻可以扩展,甚至可以考虑逐步把澳大利亚、中国等更多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拉进这个泡泡里。总理用这样有趣形象的表达诠释“隔离”这个冰冷的概念,使严肃的行政命令变得温和容易接受。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居民约翰·塞缪尔斯说,对一个酷爱户外活动和以旅游闻名于世的国家来说,全民自我隔离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我们提前两天得到封城通知,有足够的时间购买基本的药物、食品和杂货。阿登恩总理诚实、坦率、富有同情心,我们信赖她。她号召全国民众组成“500万人的团队团结在一起”居家隔离,以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照着做了,成功了。”

虽然目前新西兰疫情处于2级警戒下,总理阿登恩依然认为,前方仍存在风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敦促民众继续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健康习惯,“洗手、洗手、洗手”。

疫情期间,乐观的新西兰人爱心满满。有人发起“寻找小熊”活动,每家在朝路的窗户、阳台、信箱上放着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甚至有人用干草料堆起一个巨大的卡通熊。它们给寂寞的孩子带来惊喜,使有点焦虑的成年人感到欣慰。总理家的窗台上也有一只大萌熊。奥克兰市议会把体育馆改成粮仓,储存大批食品,消除人们对食品缺乏的恐慌。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打电话,免费获得食品包裹,邮寄到家。奥克兰图书馆50多名工作人员分别致电1.5万余名70岁以上的老人,询问健康情况和生活近况,把老人的困难转达给应急响应部门,尽快解决。惠灵顿一个有119年历史的慈善组织经营的“爱心暖汤厨房”坚持营业,为流浪汉、贫困人群、精神病患者煮茶送饭。皇后镇一位“牛奶哥”开车把1000瓶牛奶免费送给有需要的人。在新西兰社交媒体上,兴起一场名为“我们感谢你”的关爱医护工作者行动,不同社区、行业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们加油。

大规模复工复学

5月14日,在新西兰成功解封的第一天早上,一名中年人从南岛著名旅游胜地皇后镇的卡瓦劳大桥一跃而下,开始了封城七周以来的第一次蹦极。皇后镇是著名的世界极限运动之都,这个人正是当地市长吉姆博尔特,但愿市长的一跃会带动万千游客纵身蓝天、放飞心情。在2级警戒下的新西兰,餐厅开始接待堂食的顾客,为了保证每个桌子之间的安全距离,奥克兰市中心的一家餐馆找来许多人偶,交叉隔离在桌子之间。店主还给每个人偶起了名字,这种真人与假人的“对酌”,引来不少顾客的好奇和笑声。

疫情期间,新西兰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救助计划:为公民、居民、持工作或留学签证人员、旅游者提供免费医疗;发放121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4.3元)补贴,用于补助全职或兼职人员、留学生、请病假者,支持航空业,资助卫生部门,减免税收等;给家里没有电脑的孩子们送去电脑,让他们享受平等的上网课权利……与此对应的是,总理宣布,新西兰政府所有公共部门的首席执行官、政府部长以及她本人,5月起减薪20%,为期6个月,政府节省开支约200万新西兰元。

疫情期间,新西兰华人也是“拼了全场”。中国疫情紧张时,华人捐款出力,运送医疗物资给中国医院。3月19日至今,新西兰各华人社团也行动起来,为本地医护人员捐赠医疗物资,3月24日起,一下子出现几十个微信互助群,方便互通信息。

虽然新西兰抗疫成果显著,但奥克兰大学专家翰地教授指出,新冠病毒在不同社区的传播情况存在差别,对社会经济背景相对较低的群体影响更大,需要重点关注他们。随着5月18日全国大规模复工复学的到来,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严防无症状感染,高度警惕疫情二次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