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为什么心血管病“偏爱”女性?3个阶段各有防护重点

提起冠心病,大家首先会想到中老年男性,因为他们属于高发人群。殊不知,现实生活中,女性死于心脏病的危险要大于男性。

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是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从性别上看,心血管疾病对女性危害严重,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过245/10万。

受访专家: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德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公永太

本期编辑:单祺雯

心血管疾病男女有别

心血管病是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静动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曾在全国选取了1.6万人作为调查对象,他们的年龄在35~74岁之间。调查发现,心脏病发作后的1年内,42%的女患者会病逝,比男性患者死亡率(20%)高一倍多。

女性心血管相比男性更脆弱,可能有三个原因:

生理结构

女性心脏比男性小,心血管比男性细,动脉直径比男性小2毫米。较细的血管会对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有一定阻碍,影响各脏器供血。

女性的血栓相对质地软而少,易发生游离脱落,形成堵塞心血管的斑块。

雌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一生都受雌激素影响,不仅能促进和维持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并对内分泌、心脑血管、代谢系统、骨骼的生长和成熟、皮肤等均有明显影响。

因为雌激素的保护,女性患心血管疾病比男性晚10年左右,即男性40岁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女性一般在55岁绝经期后进入高危阶段。

绝经后,女性体内激素平衡被打破,心脏、血管更易受到冲击,一旦患上心血管疾病,凶险性也远高于男性。

特有的妊娠阶段疾病

女性群体有一些区别于男性的特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孕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等,这些特有疾病会增加女性未来20~3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妊娠是女性体内大量激素活跃的阶段,原有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还会产生一些新激素。大量分泌的激素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一定影响。

3个阶段,护好女性心血管

女性更容易伤“心”,知己知彼、提前预防才能最大程度上拦住疾病。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上,女性要记住三个关键阶段。

45岁以下: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养成均衡、多样化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深海鱼、海带等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煎炸、油腻食物。

科学锻炼。所谓科学,就是坚持“333”原则,即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心跳每分钟130下。

控制体重。育龄阶段的女性会经历妊娠过程,要注意控制体重,按时进行孕检。

戒掉不良嗜好。女性最好不要抽烟饮酒,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熬夜。

在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一些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要注重心脏的检查,发现问题不要等,及时干预和治疗。

45~55岁:定期体检

做好四项检查。这个阶段开始进入围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要定期进行血压、血糖、骨密度和妇科体检,对身体的各项指标做到心里有数。

一旦发现血压、血糖指数异常,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切忌轻信偏方、保健品或扛着不就医。要听从医嘱,合理用药,不能因为病情的暂时好转就擅自减药停药。

别迷信补充雌激素。在这个年龄段,一些女性会通过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来保护心血管,不建议围绝经期的女性这样做。

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此时女性体内雄性激素增多,卵巢和子宫的正常功能受阻,人为的外部给药会刺激本已脆弱的卵巢和子宫,加速其衰退,增大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55岁以上:注重心理疏导

这一年龄段,女性基本进入了退休生活,对比之前忙碌而有规律的工作节奏,突然的闲适会让一部分人无法适应。建议退休后,不要完全脱离社会,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同龄人交流心得体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助平稳体内激素分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