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红薯,饥荒时的“救命粮”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话很鲜明的告诉我们,饥荒时期,香甜软糯的红薯曾是无数人的“救命粮”。

红薯,也叫甘薯、山芋、番薯等。其中,番薯,是因为从“番邦”(国外)引入而得名。关于红薯是如何引入我国的,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史料记载比较明确、影响比较大的是明代末由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到福建。相传当年菲律宾不允许红薯出口,但陈振龙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想尽各种办法,最后把红薯藤编入船上的一根绳子里面带到国内。红薯适应性强,很快在国内落地生根。而那一年,恰逢福建遭遇饥荒,红薯自然就成了当地人民的“救命粮”。后来,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广下,红薯得以迅速向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并在多次饥荒中,起到了“救命粮”的重要作用。

红薯之所以能“救命”,从现代营养学角度讲,是因为它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优点,除了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15.3%)和膳食纤维(1.6%)之外,还含有比较多的胡萝卜素(750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钾(88毫克/100克)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普通健康人都可以吃红薯,以下四类人尤其适合。一是经常便秘的人群。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二是高血压患者。红薯高钾低钠,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主食。三是一到晚上就视力不佳(暗适应能力下降)的人。红薯中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夜视力。四是减肥的人。红薯脂肪很低,淀粉含量比普通主食少,而且饱腹感很强,有助控制体重。但红薯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也要控制好量,以免引起烧心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