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人太瘦身心都受伤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朱慧娟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寿  涓

本报记者  严立新

“纸片人”“A4腰”“锁骨放硬币”“好女不过百”……不知从何时起,“瘦”成为当代社会审美的一个硬指标,一些年轻女性甚至不惜使用极端手段,只为让自己更瘦一点。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过瘦对身体的伤害甚于肥胖,可导致从头到脚的多种疾病或不适。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脂肪可有效支撑面部,一旦脸上脂肪减少12%以上,就会比同龄人更显老。

减肥方法越来越极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朱慧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临床中,她常会遇到一些因过度减肥引发其他疾病症状的患者,比如胃下垂、心律失常等。

以最常见的节食减肥为例,有人为了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将每天摄入的食物量限定在极少的范围内。某女演员曾自曝,她尝试过每天半个柚子、每天一杯酸奶或每天一个苹果等节食方法,甚至试过每天只吃一粒“老干妈”豆瓣酱,让嘴里有点咸味即可。试图利用节食达到瘦身目的的普通人,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不吃主食、不吃晚饭或每餐只吃鸡蛋、西红柿、黄瓜等。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说,维持人体正常活动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共同参与,这种单一饮食的方式必然导致营养失衡,扰乱身体各系统的平衡,影响机体器官正常发挥功能。

与节食类似,服用减肥药、大量运动、食用代餐产品等比较常见的减肥方法,若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出现心慌、力竭、精神恍惚、免疫力降低等。

不久前,网络上悄然兴起了一种极端的减肥方式。据称,只需将一根直径为11~22毫米的塑料管从喉咙处插入50厘米到胃中,使吃进去的食物顺着管子流出来,就可达到月瘦十几斤的目的。虽然过程痛苦,但由于这种方法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契合了年轻人“想吃不动又怕胖”的心理需求,因而在电商平台上竟能做到单一店铺月销售量超过500单的“业绩”。与此类似的是,也有人用吃饭后再抠喉咙的方式催吐减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寿涓说,长期使用催吐法,不仅会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胰腺、胃黏膜等器官,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太瘦可能招来多种病

医学上通常使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来衡量一个人的胖瘦程度。对国人来说,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寿涓解释说,消瘦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前者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如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或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或各种急慢性感染,甚至恶性肿瘤等,引起能量极度消耗,从而继发体重的大幅下降;后者多因劳动量、运动量过大,或生长发育、妊娠、哺乳等使体内脂肪与蛋白质消耗增加,出现消瘦。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因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朱慧娟补充说,脂肪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过多不好,但过少亦会表现出从头到脚的多种身体症状。

过度脱发。如果过度节食,可因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锌、铁、铜、硒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导致过度脱发。

记忆力衰退。过度消瘦者因缺乏营养,不能及时向脑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导致记忆力衰退。儿童青少年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如在此时过度减重,将对大脑发育造成更大影响。

营养性贫血。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材料”的摄入不足,可导致营养性贫血,如过度控制饮食,甚至会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问题。

骨质疏松。人体内钙和维生素D水平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骨密度,可致骨质疏松,老年人更易因此发生脆性骨折。

胆结石。寿涓说,热量摄入不足的人,自身脂肪消耗加速,胆固醇随之移动,导致其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令胆汁变得黏稠,增加结晶析出、发展为胆结石的风险。如果饮食不规律,就更容易形成结石。

肌无力。肌肉需要蛋白质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若因节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肌肉形成,使人变得虚弱无力。

免疫力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造成基础代谢率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消瘦更会加重病情,比如,令普通感冒转为肺炎。

怕冷。朱慧娟介绍,脂肪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库,同时有维持体温的作用。当感到饥饿或能量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动用该能量库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身体保温功能下降。

月经紊乱。脂肪过少造成的性激素分泌紊乱,可引发女性月经紊乱、闭经等;青春期女性还可能出现乳腺萎缩、经量减少、卵巢和子宫发育不良等问题,甚至导致不孕不育。

宫颈感染。寿涓说,内脏脂肪具有支撑和保护体内脏器的功能,消瘦女性缺少对子宫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脂肪,容易出现子宫脱垂,从而引发宫颈感染及宫颈炎。

神经性厌食症。朱慧娟说,当患者极度控制饮食,消瘦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合并一些精神障碍,如焦虑、紧张、抑郁、强迫等,通常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多发生在自律性强、追求完美的青年女性群体中,具体表现为“按照正常标准划分很瘦,但仍认为自己有瘦下去的空间”。

正常体重和腰围才最好

朱慧娟说:“脂肪是我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需物质。”虽然过量脂肪堆积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脂肪太少也不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因此,须杜绝过度减肥,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社会上也应少强调以瘦为美的思想,公众人物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不传播不靠谱、不健康的减肥方法。

2015年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人群若能将BMI控制在22.6~27.4,其死于癌症、心脑血管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最低;美国一项针对600万人、长达40年的调查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0%~15%的人寿命最长;日本研究则显示,与偏瘦的人相比,40岁时体重稍微超重的人能多活6~7年。

寿涓表示,医学上衡量体重的标准为BMI,但生活中,成年人还可以通过“身高(厘米)-105”来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比如,一个身高180厘米的男性,理想体重应为75公斤。朱慧娟强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也不适用BMI计算理想体重。对于18岁以下人群,医学上使用儿童青少年生长的标准曲线衡量,只要是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中间值相差1~2个标准差,就可认为是正常的身高体重。左小霞则表示,对老年人而言,BMI值为25~27、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更有益于抵抗疾病。

确实需要减重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和运动,循序渐进瘦身,一年内减掉基数体重的7%~10%,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除过度减肥者外,有些人是天生偏瘦,怎么吃都不胖,这可能与遗传、胃肠消化功能和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左小霞说,如果身体过于消瘦,可考虑适当增重,先从调整自身肠道菌群开始,多吃一些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发酵的面食或豆制品,少吃生冷刺激食物,适当加餐如水果、牛奶、坚果、苏打饼干等,但不要暴饮暴食;在安全心率(170-年龄)范围内,还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练习,以增加肌肉量,强壮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