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学校禁手机,先减线上作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   邓希泉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要求各地中小学确保手机管理落实见效,即细化“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管理措施,并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

这一被简称为“禁手机令”的措施,似乎给困扰家长和学校很久的学生手机使用问题带来了曙光,但同时,诸如担心亲子联系不畅、担忧学生“花式逃避”、质疑学校“懒政”等衍生问题,也被摆到了人们面前。

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中有三方主要力量,分别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其中,学校和家长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协调程度,关乎学生手机使用问题的管理效果。我们绝不能有“一纸政策就可收到奇效”的想法,必须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因此,贯穿其中的最关键要素,无疑是家校协同心一致。

在学校推行“禁手机令”,必须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这就必须消除家长对“禁手机令”的担忧和误解。一是学校要积极开辟多种信息沟通方式,打消家长在与孩子联系方面的顾虑。二是打消禁手机就是阻碍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错误心理,学校要提供相关课程和实践,积极满足其信息素养需求。三是在保管手机时充分保护好学生的隐私,设置可靠的统一保管装置。四是要向家长、学生和全社会表明,“禁手机令”有利有弊,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利远大于弊。

手机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消极作用,比如伤害视力、干扰学习、沉迷网络和游戏等,不仅发生在学校,更多发生在放学途中、公共场所、家庭独处之时。由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校纪校规、教师权威、学生监督形成的社会控制机制相比家庭更为强大,因而家长在学生无序使用手机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问题。

家长与学生在手机使用的博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孩子强调正在用手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最正当也最无可辩驳的理由,于是成了学生回家后使用手机的最有利借口。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减少学生的网上作业,以有效缓解家长对孩子手机使用的管理焦虑与亲子冲突。

要想真正降低手机过度使用给青少年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实现从家庭到学校的全链条管理,绝不能只管住学校,却管不住学生在放学途中、公共场所和家庭的手机使用。鉴于手机是一种连成年人都难以有效抵抗的极大诱惑,针对青少年控制力较弱的实际情况,首先要确保青少年在缺乏监管时必须与手机实现有效的物理隔离;其次是加强监督,促使青少年规律使用、节制使用、附条件使用、有目的使用,让手机真正成为自身发展的现代工具和信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