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个人健康素养对防疫起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又指出: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影响健康的因素非常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在这些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问题,占60%。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与发病率、死亡率、预期寿命高度相关,可以说健康素养对于促进健康、防控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举例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慢性病的“3450”策略,就是通过减少吸烟、不运动、不合理膳食这三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减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四种慢病的发生,能避免50%的死亡。

通过本次疫情防控可以看到,公众能够理解、并能自觉配合防控,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健康生活方式,既保护了自己,也对整体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提高健康素养对于人民少得病、晚得病和提升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都非常重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了很多重大项目,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体系,这些工作也有利地促进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从2012年起,我国每年都会开展全国性的健康素养监测,最近一次是2021年。这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达到25.4%,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已经有25个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比2012年的8.8%有了很大提升,也提前实现了“健康中国”提出的到2022年达到22%的目标。分析10年间的结果发现,从2012年以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水平呈稳步提升态势,特别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提升幅度明显增加。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25.4%这样一个水平还不高,“健康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达到30%。

另外,我们的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维度也存在不平衡现象,一些知识的掌握、行为的养成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下一步要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健康素养促进方面积极开展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施;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这项工作,还要加强研究、总结、推广适宜的技术,加大健康科普和健康传播的力度,加强健康建设和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要针对重点人群、重点问题,针对素养的短板,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大力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作用,广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先驱,以及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的建设,努力为健康素养的提升提供环境。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出生到老年,不同生命阶段会面临不同问题,都有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健康素养。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真正树立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努力掌握更多健康知识。第二,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行为,做到知行合一,比如知道运动很重要,就要身体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长期坚持下去。在疫情防控中养成的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还要保持下去。第三,要做健康的宣传员,除了我们自己学习知识,养成健康的习惯,还要通过动员、影响周围的人关注健康,使他们也树立合理的健康观念,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