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零碳建筑”是未来趋势

受访专家: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张军涛

北京能源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璘姬,本报特约记者  王  灵

自2021年4月9日《零碳建筑技术标准》正式启动以来,历经两年,征求意见稿终于于不久前推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筑应结合场地环境与气候特点,对项目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零碳建筑”作为一项引领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概念,并非最近才出现。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表示,零碳建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展开的建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当时提出的建筑节能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为零碳建筑概念。进入21世纪,伴随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建筑材料技术的创新,零碳建筑也迈入新阶段,人们逐步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一次能源,以支持建筑的供能需求。

国际上,早已涌现出不少成熟的零碳建筑案例。例如,美国的约翰·斯布雷加(John J.Sbrega)健康科学大楼,所有电力都来自太阳能;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30%的建筑材料可回收再利用,且由于充分考虑了当地光照和气温的影响,被称作是沙特最“聪明”的建筑。

国内零碳建筑代表有上海中心大厦,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同时减少空调供暖耗电,成为国内首获双认证的绿色超高层建筑;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改造项目,以“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园区”作为设计目标,主体建筑屋面采用高转换率的单晶硅发电光伏板和高效逆变器,可再生能源产量即可满足场馆的能源需求量,大幅降低了其他能源消耗。

零碳建筑不是说不排放。北京能源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璘姬解释说,零碳建筑的概念有多种版本,通常指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或抵消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这意味着零碳建筑在能源使用、碳排放和资源管理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可持续性。

“建筑排放的废水、废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受到建筑物使用方式、建筑材料、设备选择和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王璘姬说,要解决减排相关问题,可考虑采用低碳材料和技术并加强认证管理,比如,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灯具等;优化建筑设计,增加通风口,采用绿色屋顶;实施能源管理,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定期检查设备;推广绿色建筑认证,包括LEED认证、BREEAM认证;加强建筑排放监管,制定排放标准,加强监测等。

虽然零碳建筑是一个备受重视的目标,但完全实现并不容易,仅技术上就存在一些难点,包括如何更好地整合可再生能源,如何选择和安装建筑隔热材料,如何选择高效的照明设备、优化能源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周边环境等。不过,专家们对零碳建筑仍普遍持积极态度。

市场需求大。零碳建筑可以提供更高的室内舒适度、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好的空气质量,满足了市场对健康和可持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不只适用于特定区域或建筑用途,还具有普适性。《全球零碳建筑市场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零碳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这说明零碳建筑的推广前景非常广阔。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广零碳建筑,比如中国、英国、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

政府支持强。政府政策将为零碳建筑推广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比如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就为企业研发和推广相关技术产品提供了支持。

技术进步快。新的建筑材料、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零碳建筑的可实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