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长期照护险,各国都在推

本报驻外记者

编者的话:长期护理保险主要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2016年6月,我国在上海、青岛等15个城市或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23年6月,试点已扩大到49个城市,参保人数约1.7亿人,超200万人享受这一保障。德国、美国等国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时间更早,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荷兰:项目经过量身定制

本报驻丹麦特约记者   荷  文

早在20世纪60年代,荷兰就兴起多种老人照护服务:富人雇佣仆人,穷人寻求教堂与慈善机构的帮助。为了适应工业化进程,荷兰不断调整照护政策。1968年,《特殊医疗成本法案》正式生效,荷兰就此成为欧洲最早通过专门立法建立长期照护体系的国家。

此后,荷兰不断进行改革,力求建立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长期照护制度。因受保人不断增加,1989年,《特殊医疗成本法案》的保障范围从最初的护理院扩展到居家护理,护理提供方也不再局限于正规护理机构,还包括私人及非正规机构等。

《特殊医疗成本法案》为强制性保险,除本国公民外,其他居住在荷兰并纳税的外籍公民也必须参保。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性保费,占总金额的七成左右,另有二成源于国家税收,剩下的需要受保人根据个人收入水平,承担相应比例。受保人可直接获得照护服务,也能得到现金支持。2007年,荷兰通过了《社会支持法案》,将家庭帮助服务从《特殊医疗成本法案》中分离出来,改由当地政府负责,其资金来源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预算拨款,可由地方政府自由决定受保人的付费标准。该法案适当增加了个人选择权与照护服务中的个人责任,有助减轻国家负担。

年近七旬的荷兰公民赫恩在一次外伤后生活无法自理,他的收入不能满足生活所需,根据《特殊医疗成本法案》,他可以享受穿衣、洗澡、如厕等基本照护,在此基础上,还能得到《社会支持法案》中的标准服务,如帮助购物、送餐等,以及政府为他量身定制的服务,如整理个人用品、打扫房间、安排活动计划、接送等。赫恩说:“如果没有这些支持,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下去。”经不断改进,荷兰的照护制度得到了本国和外国公民的一致好评,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    

韩国:服务仅限生活照料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韩 雯

韩国社会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突出。高收入阶层可以通过高级银发护理产业来解决生病养老问题,低收入阶层可以依赖国家支持,而夹在中间的中产阶级就需要政策保护。近些年,韩国的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在过去的大家庭社会,家庭成员会集体承担照顾老人的重担,然而现代韩国社会以三口之家为基础,年轻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老人的照护无法单纯依靠儿女的孝心。韩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2007年,韩国参考日本介护保险制度,根据本国情况进行改良后,颁布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韩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对简化,比如与日本全民受惠相比,韩国长护险的参保范围是全民,但给付对象仅限于65岁以上老人及65岁以下的老年病患者;日本采用提供服务的方式,给付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韩国则以提供服务为主,辅以现金补贴,内容仅限生活照料;日本从轻到重设置7个护理等级,韩国仅设置最重症、重症和中度重症三等,未将轻度失能老人纳入给付范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负担,使保险制度得以维持。

即便如此,韩国目前的情况仍不容乐观。韩国健康保险公团发布的《2022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统计年报》显示,超134万人申请了长期疗养保险,其中102万人获得等级认可,相当于老年人口的10.9%,总费用超12.5万亿韩元(1韩元约合人民币0.0054元)。韩国媒体近日表示,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和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财政收支亮起了红灯。根据国会预算政策处发布的最新报告,如果维持现行的保险费率上调水平,健康保险财政收支将在2024年转为赤字。▲                               

美国:照顾家人也有工资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潘秋辰

20世纪40年代,美国65岁以上人口突破7%,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美国人养老不依赖子女,主要由社会承担。公共保险中的医疗保险俗称红蓝卡,一般不包含长期护理;医疗救助俗称白卡,仅针对低收入人群,护理机构及费用都很受限,不适合大多数人。为了解决长期照护问题,1974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美国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分为两类:传统型和混合型,前者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只能在美国境内使用,但有价格优势,比如可以享受部分税务抵扣。年金、人寿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结合而成的混合型长期护理保险,通常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更多选择,比如可以一次性付款,也可在一段时间内支付保费;更容易获得保险资格;允许向提供护理的家庭成员付款,比如一位女儿照顾自己的父亲,也可以获得一笔收入;有储蓄功能,没用完的护理金可全额免税留给子女;有些可以在美国境外使用,这对于不想在美国养老的人非常有利。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不具有强制性,但如果自己承担全部护理费用,一个老人一年大约需要8万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3元),普通家庭很难承担。所以一般来说,人们会在45~65岁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可依据经济状况设计保费和年限,如有变动此后还可以修改。目前,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混合型长期护理保险,比如一位同时购买人寿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40岁女性,每年缴纳1.7万美元保费,保额为100万美元,保单生效时,即拥有100万美元的长期护理,66岁后每年还可以领取4万美元的退休金。

生活中,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购买长期护理险的意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晚年患病期间的护理问题。但近年来,保险公司给付的钱越来越不能覆盖护理产生的实际费用,一是因为护理人员工资在上涨,二是需要护理的老人越来越多,导致保险公司的利润不断下降,行业普遍陷入亏损,民众对保险的信心也随之降低。如何妥善解决依然是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难题。▲ 

德国:按子女数量缴保费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靳馥榕

为应对老人因失能导致生活支出骤增的风险,德国于1994年设立法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其成为继健康保险、职业事故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之后的社保“第五支柱”。

德国任何拥有法定或私人健康保险的居民都会自动加入长期照护保险。健康保险服务处工作人员会对需要护理的受保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然后将他们分配到5个相应的护理级别,每月最高福利从低到高分别为125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7.8元)、770欧元、1262欧元、1775欧元、2005欧元。

德国是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基础的法定照护保险属于前者,费用由雇主和雇员根据子女数量分摊。无子女的受保人保险缴费率高达总收入的4%,雇员需自己承担2.3%,雇主承担1.7%;有一个孩子的受保人缴费率为总收入的3.4%,雇主与雇员各出1.7%,随着子女数量增加,受保人缴费率逐次下降。拥有私人健康保险的人必须购买私人长期护理保险,加入法定照护保险的人有权额外选择购买私人保险,从而得到额外福利及更好的护理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有多种给付形式,可用于居家、住院、养老院照护等。除现金补贴外,人们还可以申请照护服务,如协助洗澡、穿衣、进食等基本活动,或将剩余的照护服务折算为现金补偿。

自2015年起,德国员工可以在需要照顾亲属时享受十日护理假。在此期间,有些人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如果雇主不愿支付这个假期的工资,员工可向保险公司申请护理支持津贴,金额相当于员工净工资的90%或100%。除短期护理假外,人们还可享受最长24个月的长期护理假及6个月的无息贷款。柏林一家当地企业的员工汉斯,为了照顾患病的奶奶已申请了长期护理假。他表示:“奶奶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我有机会选择延长休假时间,我觉得很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