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幸福人生八个表现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 张 侃

本报记者 施 婕

幸福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每个人的回答不一样。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是一种积极驾驭人生的潜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心理学家曾设计一份幸福量表,认为幸福的人有下面8个表现。

过着有目标有意义的生活。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提到:“人类存在的奥秘不仅仅在于活着,还在于寻找值得活的东西。”这里所说的“值得活的东西”就是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张侃认为,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都应看清自己的目标,这样才有意义可言。目标之于人生,就像灯塔之于船只,即使迷雾笼罩、困难重重,人们也能找到前行的方向,找到生活的动力和勇气。设定的目标最好是心之所向,可以激发内在动力、促人奋发图强。

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作为支柱。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历时75年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保持幸福的唯一秘诀。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独立存在,协调的人际关系可使我们心情舒畅,同时还能增加自信心和安全感,有助于身体健康。真心待人,积极维护关系,发展兴趣爱好,主动反思不足,就能保证身边关系网络的安全和有益。

对生活投入并感兴趣。“你对日常活动的态度就是你对生活的态度。”张侃说。人人都追求幸福充实的生活,却忽视了一个真相:生活就是当下,幸福就来自此刻的点点滴滴。满意自己的现状、对工作认真投入、积极准备一餐饭、乐于面对每一次活动……保持期待,不亏待自己,不辜负时光,这样的人精神状态一定是饱满向上的。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说,每一天都积极认真,就是最好的活法。张侃提醒,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保证时时电力满格,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及时休整,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劳累透支。

能为他人的福祉做出贡献。古人云“乐莫乐于好善”,是说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帮助他人。纵观古今,那些乐善好施的人往往生活美满。助人为乐的“乐”从根本上来说是助人后所获得的幸福感,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汲取积极能量。“行善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利他’,即个体运用自身资源帮助他人,合作、分享、捐赠和志愿活动等,都属于此。”张侃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是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给陌生人指路,只要发自内心、不求回报,都有助提升幸福指数。

有能力从事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活动。张侃认为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面临诸多活动和事宜时,能够分析和判断其中哪些是重要的;二是具备执行、完成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既要选对目标,也要拥有实现目标的能力。人生的充实和成长无不伴随着能力的扩展和提升,因此,要主动积累技能、增强本领,才能在想做的事情上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过着美好的生活。积极的自我认知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对自己抱有正面、肯定的看法,对人生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满意度才会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达到这种状态,要努力做喜欢和对的事,主动向社会认可的“好人”标准靠拢。

对未来感到乐观。乐观是自我保养、自我维护的重要心理条件。研究表明,乐观的心态可促进积极情绪产生;乐观者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境遇,即使处于人生低谷,也总能充满希望。张侃认为,心怀乐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当下生活,从而走向更好的未来。但乐观需以实事求是为前提,遵守客观规律,避免盲目乐观。

受到他人尊重。如果一个人拥有财富、权力,却众人唾弃,那他是称不上幸福的。每个人都要从与他人的互动中汲取养分,他人的尊重意味着我们的价值得到认可和赞赏,可以提升自信、建立积极心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被尊重是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与自信心、成就感、社会认同息息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张侃认为,想要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不断充实自我,待人以诚,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