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今年可能是个暖冬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郑飞 □博士 李柯欣

本报特约记者 金海燕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意味着,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的最暖年纪录。就此现象,《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以及博士李柯欣。

19世纪初,南美洲渔民发现,在某些年份的圣诞节海温会异常变暖,使渔获减产。他们将这种现象用西班牙语命名为“厄尔尼诺”,意为“圣婴”。

李柯欣解释说:“厄尔尼诺事件会通过向大气释放巨额热量,引发大气环流异常,触发热带-热带外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副热带急流、季风甚至极涡等,促使全球平均表面温度迅速升高。”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厄尔尼诺集合预测系统的实时监测结果,2023年秋冬季将很大概率发生一次强厄尔尼诺事件。郑飞表示,预计升温强度会在1.5℃~2℃。

在李柯欣、郑飞等研究人员最新发表的新闻性观点文章中,明确提出了2023~2024年全球最暖程度的可能性及影响,并对全球衍生危机进行了预判和预警。其认为,2023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成为1950年以来最高值和前三名的概率分别为17%和61%,这个概率在2024年会升至56%和79%。2023年,暖异常现象主要位于热带中东太平洋、欧亚大陆和阿拉斯加地区;2024年,暖异常则很可能覆盖全球大陆,极大增加了陆地高温热浪、干旱、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在我国,接下来可能会面临多个气候异常事件。比如,2023年冬季,我国冬季风预计偏弱,这将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空气污染可能性增加。2024年春季,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干旱,南方则极可能在2024年夏季遭遇与强厄尔尼诺衰减有关的极端降水事件,面临严重的洪涝风险。

此外,在2023~2024年的后续季节中,强厄尔尼诺还可能引发其他衍生气候危机,如海洋热浪增多、海水脱氧、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升高,以及全球多种粮食作物减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