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践行“无废”,城市带头

张芳

急速增长的生活垃圾,不断挑战着城市的废物处理能力,也催生出“无废城市”的概念。由于没有统一定义,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城市践行“无废”的行动各有差异。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更好地实现“无废”理想。

比利时布鲁日,倡导“零食物浪费”

本报驻荷兰特约记者  赵朱雪子

布鲁日位于比利时西北部的西佛兰德省内,靠近比利时北海沿岸,距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约100公里。虽然不是比利时的最大城市,布鲁日却因其悠久的历史、精美的中世纪建筑和浪漫的运河景观而闻名,中世纪时期还被誉为“北方威尼斯”。截止到2021年,布鲁日城市人口大约为11.7万人左右。

2015年,布鲁日开始执行可持续食品计划,将重点放在减少食物浪费这一议题上。该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确认食物浪费的根源。调查发现,布鲁日每周有超过15吨、每年超过750吨食品被当地零售商浪费掉。如果能在这个基数上减少20%的食物浪费,就可以减少相当于2540台太阳能锅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减少食物浪费也能带来巨大的回报:在减少食品浪费计划中每投入1欧元,城市就可以节约8欧元。

成立食物实验室,推动地方合作。布鲁日食物实验室是一个与地方机构联合搭建的网络平台,负责与食品零售商、餐厅、烹饪学校等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零食物浪费”计划的落地实施。例如,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作为重要港口和鱼市的布鲁日,当年有179吨鱼没有售出,而是被加工成了动物食品。食物实验室于是联系相关机构,决定从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注册网店,通过在线平台销售需求量低的鱼;第二,与当地烹饪学校合作,让学校使用一些被丢弃的鱼作为教学道具;第三,将部分未售出的鱼制作成新式鱼汉堡,并在医院、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售卖。

编写《零食物浪费指南》。2016年,食物实验室为布鲁日当地的各类美食节制定了一本指南,内容包括如何在活动期间减少食物浪费和再利用剩余食物;建议美食节举办方实行预约制,以事先估计参加人数和需要提供的食物数量,如果有食物剩余,可以及时捐给当地慈善机构。同年5月,布鲁日市政府和食物实验室共同组织了一次“喂饱5000人”的活动,5000人份的饭菜全部由面临浪费的食材制成,并邀请知名主厨和巧克力大师设计菜谱进行烹调。此次活动大获成功,进一步提高了当地人民减少食物浪费的意识。

在布鲁日市政府的大力宣传推广下,当地居民对可持续食品计划愈发认可,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多参与到这项计划的组织都减少了食物浪费,最高者甚至减少了43%的浪费。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布鲁日参加减少食物浪费的美食节。如今“零食物浪费”理念已传播到比利时其他城市。

意大利卡潘诺里,“零废家庭”可减税

本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 谢亚宏

位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的小城卡潘诺里,人口只有6000多。它在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中都籍籍无名,如今却有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全欧洲首个“无废”城市。

卡潘诺里与“无废”的故事缘于1996年。当地政府原准备建一家垃圾焚烧厂,但在各方呼吁下,焚烧厂计划变成了一种新的替代方案,即努力降低垃圾产生量。2007年,该市成为第一个签署“无废战略”的欧洲城市。2010年,全市开始实行上门收垃圾政策。工作人员会扫描垃圾袋上的标签,记下每家扔垃圾的频率,并根据垃圾量征收废品税。不分类或乱扔垃圾者,罚金最高可达500欧元;而对“零废家庭”,政府会降低其缴税金额,最高可给予60%的折扣。

为降低垃圾产生量,政府免费提供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在家堆肥处理厨余垃圾;衣服、玩具、电器、家具等可回收物品,可送到再利用中心修理或出售。中心会组织废物升级改造的技能培训,如家居装饰、木工、缝纫等,帮助人们增强再利用能力。此外,政府还通过赠送环保容器的方式,鼓励居民购买“散装”食品,如牛奶、饮用水等,降低塑料使用率。

卡潘诺里创建了欧洲首个“无废”研究中心,其中专门辟出一个陈列废弃物的房间。对每个到来的访客,中心主任、意大利零废物组织主席罗萨诺·埃尔科里尼都会详细介绍,这里的哪些废弃物完全无法回收,哪些由于包装设计问题而难以回收等,并引导大家一起寻找环保解决方案。

“无废”建设取得了可喜效果。从2003年到2023年,卡潘诺里居民人均垃圾产生量下降40%,城市废弃物回收率达87%,远高于欧盟和意大利平均水平。罗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99%的卡潘诺里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的满意度高达94%。从经济角度看,这一战略也是可持续的。垃圾填埋费大大减少,再加上回收企业的有效回收,市政府不仅不用为垃圾分类追加投资,甚至会有盈余,同时为当地的环卫公司创造了就业岗位。

卡潘诺里的实践激励着其他城市也行动起来。现在,意大利有320多个城镇加入“无废城市”行列,覆盖720万人口,意大利的废弃物循环再生率高达68%,在欧盟成员国内排名第四。

马来西亚槟城,垃圾分类赏罚分明

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

槟城亦称“槟榔屿州”,位于马来半岛西北侧,面积为1049平方公里。该州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被槟威海峡分成两部分──槟岛和威省。最新数据显示,槟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在该国排名第三,垃圾回收率达4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1%,为各州之首。

槟城的“无废”之路始于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对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倡导,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法规是《固体废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令》(也称672法令)。该法令于2016年在槟城开始推行,并在一年的过渡期后,于2017年6月1日全面实行强制垃圾源头分类。按照规定,民众需要将垃圾分成厨余及不可再循环垃圾、可循环废物两大类,违规者会被罚款25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85.8元),罚款最高达20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086.4元)或监禁不超过1年。

为了鼓励居民响应政策,槟城社区推出了以积分换取日常用品的活动。每户住宅单位都可以到社委会资源回收中心登记成为会员,只要把可循环物品交去该中心,中心职员将为居民称量并记录,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就可换取食用油、米、厕纸、洗衣粉等日用品。但若被证实未执行分类,居民首次罚金为250林吉特,15天内上缴将获得50%折扣,如果屡屡被开出罚单(如30~50张罚单),且一直不遵守该政策,还会被提控上庭,罪成将被罚款或坐牢。

目前,槟城每人每天制造1.04千克垃圾,相比2016年的1.6千克和2017年的1.2千克,已明显降低。这些垃圾在预处理后,会被运至浮罗布隆垃圾填埋场。据估计,槟城每年的垃圾处理费高达2亿林吉特,若民众能减少10%的垃圾,州政府一年就能省下2000万林吉特,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也能从30年延长至45年。

不过,在槟城消费者协会研究员玛格斯瓦丽看来,槟城的再循环率虽为该国之最,却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比如加强回收有机废料和厨余、加强执法及提升相关设施等。如果能将垃圾分类的种类再细化一些,区分出有机废料和厨余,就可进一步减少填埋垃圾数量。鉴于此,槟城消费者协会开始与槟城的学校和住宅区合作,引进各种堆肥方法。其中效果较好的是在居民楼中设置专门的管道,用于厨余垃圾堆肥处理;若是居所有较大的院落,则可以选择干叶堆肥法。只是这些措施目前仅为协会倡导,并无法规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