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古代有不少健身达人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  黄勇福  □主任医师  龙耀斌

编者的话:健身并非现代社会专利,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名人提出了自己的健身偏好和方法,他们养生、修身和长寿的心得更是经久流传。从科学角度来看,他们的健身方式有诸多可取之处,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

彭祖:导引通畅血脉

彭祖历经夏、商、周三代,是有名的长寿达人。《神仙传·彭祖传》记载:“彭祖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活身为事。每日旦出,采山林之果,煮野鸡而食之,以为早餐。午则鱼羊为鲜,夕则饮酒,以为晚餐。饮酒之后,即行导引之术,以消酒气,调和血脉,使精神清爽,不为酒所伤。”大概意思是,彭祖从小就喜欢安静,不在乎世俗的事务,只专注于养生保健,除了喝鸡汤、吃鱼羊等食物及喝酒,还做导引术来通畅血脉、抵消饮酒危害。

导引是一种气功方法,主要通过呼吸、动作和意念来调节身心,疏通经络,增强健康,延长寿命,至今仍广泛用于运动健身及中医的康复治疗。通过将呼吸吐纳融入锻炼动作,导引可增加肺活量,促进氧气吸收和二氧化碳排出,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组织器官的供氧状况,增强新陈代谢。其轻缓的动作还可增强肌肉骨骼柔韧度,提升关节灵活性。日常可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导引术,过程中需注意调整呼吸,使之平稳深长。

陶侃:搬砖增强力量

陶侃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名将,他搬砖健身的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德行》:“陶公在江陵,每日搬砖,自为功。”意思是,陶侃在江陵时,每天都要搬砖。《晋书·陶侃传》也记载了“陶侃运甓(pì)”的典故:“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就是说,陶侃在广州做地方官时,每天早上将100块砖头搬到外面,晚上再搬回来。

搬砖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健身方法,可锻炼力量、耐力、协调性和平衡感。这一运动能消耗大量热量,有助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同时,还可刺激骨骼肌生长,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在现代,可借助哑铃进行类似锻炼,过程中注意几点:一是选择合适重量。一般来说,如果想要增加肌肉量,可选择较重的哑铃,但具体重量需依自身条件而定,轻负荷、多重复同样可有效增肌。二是选择合适次数。如果想要提高肌肉耐力,可选择较轻的哑铃,每组做15~20次,每天练习2~3组。三是控制好动作速度。应保持平稳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四是持举哑铃的幅度应避免过大或过小,以保证充分伸展和收缩。五是注意呼吸方式。呼吸应均匀、深长,一般在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苏东坡:跑步强筋健骨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也是一位重视养生、热爱运动的人。在写给朋友程正辅的信中,他谈到自己的运动习惯:“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即每天早上起来,要跑十里左右,气喘时就放慢速度,气息平稳时就加快步伐,跑到头和脚都发热,血液循环畅通,长期坚持,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他认为跑步可以畅通气血、强健筋骨、充脏畅腑、延年益寿。其跑步方法也很科学,注意了运动量、强度、节奏和呼吸调节。

结合现代医学来看苏东坡的“跑步观”,可知道跑步时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运动量和强度适宜。像苏东坡一样,跑到头脚身体微微发热有助燃烧脂肪、提升体质,具体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进行调节。对于现代人来说,每周至少跑步3次,每次至少25分钟,每月至少40公里,是保持健康所需的最低运动量。在运动强度方面,除了感受身体是否发热,更重要的是控制心率,正常健身跑步,心率应为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0%~80%。二是关注呼吸。参考苏东坡的调节方式,可知呼吸节奏应与步频相协调,除了适时调整快慢,建议采用1/2的节奏呼吸,即每跑两步呼吸一次。此外,跑步时可采用“鼻吸嘴呼”的呼吸方式,有利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饱和度,使身体维持平静状态。

陆游:长啸提升肺功能

陆游是南宋时期爱国诗人、文学家,据史书记载,他一生多病,幼年就很瘦弱,十几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病体难支,没写完就交卷退场了。虽然多病,陆游却是长寿之人。《示村医》记载,陆游八十岁那年,有一游医向其请教保健秘诀,他写诗相赠并感慨:“玉函肘后了无功,每寓奇方啸傲中。”意思是,读了那么多医书,用了那么多草药,发现最有奇效的还是长啸。

长啸是一种呼吸运动,一般先做简单的体操或按摩,然后站立或坐着,放松全身,深呼吸,用力吐气,发出“啸”或“嘘”的声音,持续数秒,重复几次。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长啸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练习长啸时,注意呼吸节奏应平稳、深长、有规律,避免过快或过慢,以每分钟呼吸12~15次,每次呼吸4~5秒为宜。建议每天练习10~20分钟,早晚各一次,最好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进行。

王阳明:打坐放松身心

王阳明是明代大儒,据记载,他深谙各类健身养生之道,并提出了“静坐为长生久视之道”的核心理念,强调持久而专注的静坐有助身心和谐、延年益寿。王阳明自己的诗文“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等就记录了其静坐情境和心得。需要强调的是,他的静坐并非单纯的坐着,而是以打坐冥想放松肢体,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养实践。现代研究也表明,打坐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效果,有助减轻压力、集中注意力及增强免疫力。

日常练习打坐时,可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端身正坐,脊梁挺直,双脚盘腿或自然垂放,保持身体舒适放松。开始时先进行几次深长的呼吸,让呼吸变得自然而平稳,无需特意控制节奏,但要注意观察和感受气息进出的过程。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点进行冥想,如想象鼻尖、心脏区域或是丹田(肚脐下方三指处)呼吸的感觉,也可专注于内在的声音或某个平静的画面。静坐初期,尝试保持5~10分钟,随着练习深入可逐渐延长静坐时间。静坐结束后,注意慢慢恢复到正常呼吸状态,轻轻活动手指和脚趾,然后缓慢起身,避免突然站立导致头晕。

冷谦:微运动融入生活

冷谦是明代著名的医家及养生家,他的《修龄要指》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提出了许多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方法和起居调摄法。最经典的便是“动以健身”的理念,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同时主张利用身体局部活动来达到健身目的,其汇辑的“养生十六宜”就提出擦面、梳发、运目、凝耳、叩齿、闭口等微小运动,将人们的习性动作与运动健身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运动理念生活化、大众化。

借鉴冷谦的“养生十六宜”,日常建议做以下微运动,达到随时随地保健目的:用木梳每日梳头3~5次,每次60下左右,有助疏通头部经络、刺激头皮血液循环;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利于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改善面色;眼球经常转动,帮助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眼肌,防止视力衰退;弹耳,用两掌心掩耳,把食指放在中指上,重复上下拍弹头皮动作10次,然后突然张口,可预防耳聋;叩齿,上、下排牙齿轻轻咬合,每日轻叩36次,有助刺激口腔黏膜、促进唾液分泌,润泽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