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颈动脉变窄给心脑报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  燕  超  □主任医师  陈  兵

我们的大脑时刻需要血液供应,来获得氧气和能量。每分钟有750~1000毫升血液流经大脑,让它维持正常运转。其中,有4/5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动脉。因此一旦颈动脉发生病变,会直接影响大脑功能。在颈动脉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是颈动脉狭窄,90%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生活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不在少数。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发表一项研究表明,两成国人有颈内动脉斑块,北方人情况较重。

北方人、老年男性血管更不健康

这项最新研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发表,是首个关注中国不同地理区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研究。其纳入2017~2022年我国多中心1000多万人的数据,使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涵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晚期表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三个阶段。主要结论如下: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病率为26.2%。同时,颈动脉斑块患病率约21%,颈动脉狭窄为0.56%。颈动脉是位于颈部位置的动脉,在每个人脖子侧面,左右各有一支颈动脉主干颈总动脉,从颈部上行至头部,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由于血流变慢和湍流,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被很多医生称为“反映全身动脉血管情况”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成正比。与颈动脉相比,心脏的冠状动脉、脑血管更细且分叉和弯曲更多,更容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年龄大、男性为独立风险因素。研究数据显示,年龄在80岁及以上、男性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病率分别为92.7%、29.6%。在临床中,确实观察到大部分就诊的颈动脉硬化患者为老年人,且往往是男性。其中,年龄是不可干预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粥样硬化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不同个体的斑块形成速度不一。另外,既往多项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存在性别差异。2022年美国《卒中》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从斑块大小、成分和形态来看,男性比女性更常见或更大。

高血压、糖尿病为最显著危险因素。高血压使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风险增加60%、62%、48%。这项研究中,近一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有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高血压是脑卒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风险比血压正常者高4倍。而糖尿病不仅可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风险,还会增加脑卒中的死亡率。除上述因素外,如果有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炎症水平较高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都可能升高。

北方人患病负担较大。研究显示,北部和中部地区颈动脉粥样硬化负担较高,其中北方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病率达31%。这可能与北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较高有关。另外,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医疗可及性存在差异。这提示相关部门在分配医疗资源时,应优先考虑特定区域;在负担较高地区,疾病诊断、筛查和预防应得到更多重视。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人们究竟是如何一步步从动脉内中膜增厚,进展到斑块甚至狭窄的?我们可将这一过程,视为一根水管经长时间使用而可能发生的变化。在水管中,一些水锈和污垢往往会随着水一起流动,时间一长,水垢就会沉积、附着在水管壁上。同理,在血管中,血液长年不停地流动,其中的脂质和复合糖类也会积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使血管内层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流逝,进一步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或管腔缩小。当血管腔严重狭窄,血液通过受阻,相应区域就会有缺血表现,最终引发冠心病、脑缺血;当粥样斑块突然破裂,就会在该部位形成血栓,相关区域组织就会缺血坏死,造成心梗或脑梗。

当前,随着人们对脑血管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患者能更早发现颈动脉硬化,但其中有很多人特别是老年患者,会因身体尚未出现症状而对此不重视,错过及时的干预治疗。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就收治了一位因颈动脉狭窄而脑梗的60多岁患者。他在入院时,就已出现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医生对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切除手术,并成功开通血管,但患者脑梗死的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如果出现颈动脉狭窄情况,应在脑梗死发生前积极干预治疗;有重度狭窄患者,应更积极早期干预,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降低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通常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三大类。冠心病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脑动脉硬化症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间歇性跛行,下肢缺血坏死坏疽。这意味着,一旦病情失控,患者可能因此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陷入不得不靠家人长期照料的困境。

不止如此,患者家庭和社会也会承受巨大经济负担。2023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从2014年的536.76亿元,增加到2020年995.86亿元,年均增速10.85%。全人群心脑血管门诊费用前三位依次是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合计占比为77.38%;住院费用前三位依次是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合计占比为56.18%。

55岁后每年做次颈动脉超声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我们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通过体检中的超声检查发现。当前,多普勒超声因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颈动脉硬化筛查的首选方法。

两类人群要做超声检查。一是5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超声检查;二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吸烟、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复查超声的频率可缩短到3~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高危人群应当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当眼睛视物模糊或者出现短暂性失明、肢体活动困难或者步态不稳等,要警惕颈动脉狭窄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

轻度患者注意控“三高”。对于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即狭窄率不到50%,首先要注意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监测血脂各项指标的水平,要注意降血脂药虽然有降低血脂和稳定斑块的作用,但通过用药难以完全消除硬化斑块。具体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在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低糖“三低”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平时根据身体状况锻炼,避免久坐不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废物,良性刺激血管;规律睡眠、避免熬夜,《自然》杂志曾刊文指出,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中重度患者及时就医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建议去专科就诊,完善增强CT或造影等检查,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目前,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颈动脉斑块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斑块切除术有70年历史,是通过直接切除斑块来解决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手术方式,目前改良的外翻剥脱,降低术后的再狭窄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在狭窄的血管放置支架,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改善血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