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美国将遭遇“癌症危机”

受访专家:

家癌症中心预防控制部主任 张亚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庄荣源

本报记者 施婕

近日,美国著名医学期刊《癌症》发文称,美国正面临癌症危机,预计2024年新发癌症将首次超过200万,相当于每15秒就有1人确诊癌症。新峰值背后,还有六大癌症发病正在悄然增加,50岁以下年轻人的患癌症风险更令人担忧。

老龄化和肥胖是患癌主因

此次发布的《2024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1991年~2020年间,尽管某些癌种发病率在上升,但总体发病率缓慢下降。相比1991年,2021年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33%,挽救了约410万癌症患者的生命。

但过程进展中出现了不可预料的新高峰,美国预计2024年新增癌症患者数首次超过200万例,相当于每天约5480人确诊癌症,预计2024年将有61万人因癌症而死亡。在排名前十的癌种中,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口腔癌、肝癌的发病率正在悄然增加,尤其在50岁以下年轻人中,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一大祸患。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加剧是美国癌症负担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国家癌症中心预防控制部主任张亚玮表示,从《报告》来看,美国人口数量一直缓慢增长,但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因此新发病例的绝对值会越来越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也显示,2022年所有新增癌症病例中,3/4是55岁以上人群。尽管29岁以下人口占世界人口近50%,但其所占病例数不到3%。

肥胖也正在增加癌症发病风险。《报告》发现,1995年~2020年,50~64岁新发癌症病例占比从25%上升到30%,巧合的是,这一年龄段群体也是体重增加较快的人群。特别是5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增长,与生育率下降和肥胖关系密切。此外,肥胖还导致了55岁以下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1%~2%的速度上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庄荣源分析指出:“低龄结直肠癌高发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这与他们高脂肪、低纤维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久坐、运动量相对不足,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不过,美国癌症负担并非全然来自临床发病,过度的癌症筛查也加大了疾病负担。对于前列腺癌这种“惰性癌”的过度诊疗,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反而有损健康。英国一项15年的随访发现,被筛查出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不进行治疗的患者和接受手术和放疗的患者相比,死亡率没有任何改变,甲状腺癌的情况与之类似。

我国癌症“拐点”尚未出现

我国同样面临巨大的癌症负担。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482.47万,发病率为341.75/10万。其中,肺癌最常见,其次是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前五种癌症共占新发病例的57.42%。同年,我国新增癌症死亡病例257.42万,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共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67.5%。

庄荣源分析,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仍在不断上升。从癌种来看,肺癌、结直肠癌的发病占比仍位列前两名,这说明在我国,吸烟和饮食不均衡仍是主要风险因素。此外,肝癌、胃癌的高发与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一类致癌物黄曲霉素在变质食品中广泛存在,成为肝癌、胃癌的重要诱因,而不注意饮食卫生、聚餐不用公筷则会加速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导致胃癌的发生。

一个积极信号是,虽然胃癌、肝癌的新发病例占比高,但其总体病例数已出现下降趋势。张亚玮指出,由于这两个癌种的危险因素较明确,只要科学规避,就能极大降低患癌风险。

从性别和年龄来看,男性排名前五的癌症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食道癌,占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65.05%。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其次是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占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63.75%。癌症发病率在0~34岁较低,35岁后急剧增加,80~84岁达到峰值。男性总体发病率在25~54岁时低于女性,60岁后高于女性。2000年~2018年,男性所有癌症发病率总体稳定,女性却每年增加2.6%,这或与由于甲状腺癌、宫颈癌等发病率明显上升有关。

目前,我国城乡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其中,发病率城市略高于农村,而死亡率农村略高于城市。庄荣源认为,城乡恶性肿瘤危险因素趋于雷同,如吸烟、慢性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空气污染等,导致发病率日趋接近。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防癌意识薄弱,导致农村癌症死亡率偏高。张亚玮指出,城乡的癌谱也不同,城市高发癌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而胃癌、肝癌、宫颈癌、食道癌在农村发病率更高。这反映出城乡居民健康意识差异不小,基层医疗有待发挥更大作用。”

两位专家都表示,癌症仍然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未出现下降拐点,且癌谱呈现发达国家癌谱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共存的局面。发病率靠前的几种癌症均预后较差,患者5年生存率偏低,导致我国癌症发病率中等,但死亡率偏高。与美国相似,人口老龄化成为近年来我国癌症高发和死亡率走高的主要原因,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也导致我国癌症负担不断增加,致使相关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

优化防控手段是关键

当前从致癌风险因素来看,中美两国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点。比如,老龄化和饮食不均衡是两国共同的高发诱因,但对吸烟的控制,美国要优于我国。《报告》显示,自2006年起,美国男性肺癌发病率每年以2.5%、女性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美国肺癌大幅下降离不开吸烟减少、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善。而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无论男女,都居于肿瘤发病率第一。

为应对癌症高峰,两位专家认为,除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限酒、避免放射线、紫外线、化学物等致癌因素暴露外,中美两国仍需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和布控:

1.避免无效过度筛查。张亚玮说:“美国早期针对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的过度筛查一度造成资源浪费,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我国情况则相对复杂。农村地区讳疾忌医,不敢或不想筛查;城市则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检查。建议城市地区要合理筛查,不建议套餐式筛查,最好针对个体提出个性化癌症筛查建议。

2.锁定高风险人群,优化筛查方式。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医师组组长谭婧宇给出不同年龄段筛查方案:小于30岁,可根据肿瘤家族病史、职业暴露等做个性化肿瘤筛查;30~49岁:女性重点筛查肺癌、宫颈癌(3~5年一次)、乳腺癌等;男性重点筛查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50~64岁:女性重点筛查肺癌、宫颈癌、消化道肿瘤,特别是乳腺癌高危人群要增加乳腺钼靶检查(每两年一次);男性筛查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外,还可增加前列腺癌筛查。65岁以上大部分女性不需要宫颈癌筛查,但男性需将前列腺筛查纳入必检项目。

3.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庄荣源认为,要精准布局优质医疗资源,逐步消除区域、人群间的不均衡。美国要进一步缩小不同种族之间的医疗差距。我国则是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近年来,我国正通过多方政策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但目前落实还不够彻底。庄荣源建议,继续扩大“受疫”人群,使疫苗接种下沉到农村地区,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