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乘车姿势不当恐致命

受访专家: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范立

本报记者 张筱悦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我们时常把安全驾驶挂在嘴边,总以为行车安全与驾驶技术和疲劳状态有关,却很少有人关注一个不恰当的乘车姿势,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伤害,甚至因此送命。

为了舒服可能丢了安全

汽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代步工具,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但由于公众安全意识未能及时跟上,交通事故仍逐年攀升。《中国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2年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25.6万起,相当于平均每天要发生700起交通事故。其中,汽车是最主要的事故来源,2022年69%的交通事故死亡与它有关。

一起交通事故背后,多数人会追责驾驶者,可实际上,乘车人的不当坐姿也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危害。2020年6月,浙江一名长途货运男子和同事换着开车,期间男子在副驾驶休息,为了更舒服就把双脚放在中控台上,舒展身子睡觉。结果,与前方车辆追尾,男子被卡在副驾,腰椎“对折”,全身多处骨折、错位,一度病危。2023年5月,上海一辆私家车突然变道,导致另一辆车侧翻,一名幼童甩出窗外,当场死亡,只因家长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还未系安全带。

除了私家汽车,乘坐公共交通时的姿势不对,也容易引发意外伤害。例如,不少城市都发生过公交车起步时老人没站稳摔倒,或突然转弯导致车内乘客受伤等事件,通常以中老年人为主。2023年7月,游客王先生在海口乘坐公交车时,因携带行李较多,他准备在车厢中间整理行李后再刷卡,结果司机为避让前方车辆,突然急刹车,导致王先生3根肋骨及身上多处骨折。

相比公交车,地铁更加安全平稳,但也有一些错误乘车姿势。有的乘客习惯骑坐在行李箱上歇息,一旦列车紧急制动,乘客常因惯性而摔倒;还有乘客将腿撑在地铁设备上,或蹲坐在车内地面,人流高峰时,容易引发踩踏事件。不过,最常见的错误姿势还是倚靠和占用贯通道。贯通道是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常被当做蹲坐、倚靠的“歇脚之地”。需要注意的是,在列车转弯时,贯通道受挤压变形、晃动较大,很容易被夹伤或摔倒。若是客流高峰期,乘客容易挤占空间、影响他人通行。一旦突发意外事故,贯通道也是最脆弱的部分,2023年12月14日,北京地铁昌平线某区间内,两辆列车发生追尾,车厢连接处断开,导致130人骨折。

上述不规范的乘车姿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生命时报》记者随机询问了20多名乘客,近九成的乘客表示“很难一直保持端正的乘车坐姿”,尤其长时间乘车会让人产生疲惫感,为缓解不适,多数人都会“怎么舒服怎么来”。虽然目前尚无法统计每年有多少交通事故与乘车姿势不当有关,但因此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已不可估量。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范立表示,当前,不安全的乘车姿势在公共交通工具中较为少见,但在私家车上十分泛滥。大家一定要记住:交通行驶安全并非只是驾驶员的责任,乘客也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随意、危险的乘车姿势,可能让“小伤变重伤,重伤变致命”。

八种错误坐姿尤其危险

范立指出,一旦行车中遇到紧急情况,以下几种不当乘车行为和姿势,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1.不系安全带。乘车最忌不系安全带,安全带最大的作用是将驾乘人员稳稳地固定在座位上,避免紧急制动或激烈碰撞被弹出车外。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工作组调查显示,在542起正面碰撞事故中,安全带可将驾乘人员的死亡率减少71%。范立表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安全带很重要,但仍有很多人心存侥幸,乘车不系安全带。

2.坐姿前倾。有些人开车时会不自觉地向前探身子,以获得更好的驾驶视野,实际上这样的驾驶姿势非常危险。范立说,身体过于贴近方向盘,会影响转向操作和腿脚的灵活性。即便是乘车,这样的姿势也不安全,探出的上半身会将安全带拉出来,使身体远离靠背,难以起到固定作用。

3.座椅大幅后仰。为了乘坐舒服,很多人喜欢将座椅大幅后仰,呈“半躺”的姿势。范立指出,当座椅靠背与汽车底盘间的角度过大时,如果发生碰撞,整个人会向前滑,安全带的保护作用不但发挥不出来,反而可能成为勒住颈部的“绞绳”,引发窒息。

4.跷二郎腿。有些人坐车时喜欢跷“二郎腿”,以缓解疲惫感。范立表示,这种姿势不但不能缓解疲劳,还容易造成骨盆和髋关节的韧带、肌肉紧张,阻碍血液循环。尤其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容易导致胸腔、肋骨骨折。

5.盘腿坐。范立解释,双腿盘坐在座椅上,如果不系安全带,发生车辆碰撞时,乘客就很可能变为一颗“炮弹”,被迅速地“发射”出去。即便是系上了安全带,人被固定在座椅上,腹腔、肋骨受到挤压和冲击力,也容易受伤。

6.头靠车窗。坐车累了,有人喜欢把头靠在车窗上眯一觉,这样非常不安全。范立指出,车辆行驶中难免颠簸,头部会不时撞击车窗,若是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事故,很容易造成头部外伤。此外,一些小朋友喜欢把头或手脚伸出窗外,不仅容易磕伤碰伤,还会影响司机视线,引发交通事故。

7. 脚搭在中控台上。将双脚抬起来放在中控台上,这样看似舒展,却有着极大的风险。范立说,一旦发生正面碰撞,惯性作用会让上半身前倾,而双腿由于放置过高,整个身体就被折叠为V字形,很可能造成腰部折断,即便保住性命,也容易高位截瘫。

8.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范立表示,当车祸发生时,人本能的保护性动作会降低意外伤害,如果注意力一直被手机吸引,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搭乘公交、地铁时,我们经常看到像“龙虾”一样坐着看手机的乘客,这种姿势非常伤害颈椎和腰椎,时间久了容易改变生理曲度,形成驼背。

范立指出,搭乘公共交通时,“站姿”不对,也可能增加健康隐患。地铁高峰期往往“一座难求”,需要乘客扶好车内立杆或吊环。如果一个姿势维持时间较长,会对肌肉和骨骼造成损伤。比如,经常性斜靠地铁扶手,身体一侧弯曲过多,或单侧手臂长时间上举牵拉吊环,这类站姿会造成腰椎两侧肌肉受力不均,导致腰部酸痛、僵硬、无力,甚至椎间盘突出、疼痛等。

安全乘车,记住这些提醒

范立表示,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地在强调驾驶安全的重要性,对乘客的乘车行为规范明显不足,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作为驾驶者,应谨慎驾驶,保证驾驶安全;作为乘车人,应树立安全意识,自觉纠正不安全的站坐姿势,避免事故的发生。

系好安全带,保持正确坐姿。乘车安全首要一点就是系好安全带,最佳坐姿应当是双脚落地,身体靠在座椅上,臀部尽量向后坐,把身体竖直贴合椅背,将座椅靠背调节到105°,既不影响驾驶人灵活操控方向盘,又能保证乘车安全性,还可缓解乘车疲惫感。

身体放松,意识别放松。范立指出,最佳乘车状态应当是“身体放松、意识不放松”,对周围时刻保持警惕,更有利于控制身体的稳定性,不仅能避免意外发生时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提醒驾驶人避开危险。

注意保护好老人和孩子。老年人和幼儿的身体、骨骼都较为脆弱,轻微撞击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前排不得乘坐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后排搭载学龄前儿童的,按规定使用专用座椅,孩子旁边要有家长看护。老人尽量不要长时间乘车,乘车时扶好把手,保证身体的稳定性,避免磕碰受伤。

穿着舒适,适度休息。长时间乘车,紧身衣、高跟鞋等会让人感到束缚,应尽量选择舒适、宽松的衣物和鞋袜。范立提醒,司乘人员都要避免疲劳,通常最佳驾驶状态在2个小时内,乘车人员也同样如此,时间一久容易产生疲惫、松懈。建议每2个小时停车休息一下,每次休息不低于20分钟,伸伸胳膊、做扩胸运动,适当活动一下。

最后,范立提醒,搭乘公交时,建议老年人错峰出行,坐在公交车的前半部分座位,因为后半部分摔倒风险较高。站立乘车时抓住扶手,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乘坐地铁时,尽量不要在车厢贯通道处长时间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