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新能源车电池将大批退役

受访专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 章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元年”普遍认为是2016年。按照其搭载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大批新能源汽车电池即将面临“退役”。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的预测,到2027年,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14万吨。如何解决如此大量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新题。

按照现行的《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国家标准,新能源车退役动力电池属于第9类危险品,从运输到处理,都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规范进行,否则就可能发生触电、爆燃等意外事故。不仅如此,废旧电池若不能妥善处理,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威胁人体健康。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介绍,目前市场上,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磷酸铁锂电池,另一类是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和某些组成部分具有一定毒性,但相对其他锂电池,对环境的影响较轻;三元锂电池中包含镍、钴、锰等金属元素,如果不能规范回收处理,就有较大的环境危害性。若污染水源,可导致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影响生态平衡;若污染土壤,在被污染土地上种植的作物就会成为一种“中介”,给人们健康造成威胁。

虽然动力电池的品牌繁多且标准各异,回收利用的总体思路无非两个:1.梯次利用,就是将测试后性能尚好的回收电池,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二次封装,可供电池厂二次利用,一般而言,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2.拆解再生,彻底报废的电池要经历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工序,从中提取出锂、钴、镍、锰等高价值金属元素,再利用这些材料制造新电池。

在章弘看来,回收思路清晰,不代表问题可以迎刃而解。相反,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存在几大难点。

首先,标准体系不完善。动力电池的结构相对复杂,不同公司生产电池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这会给规模化拆解带来诸多麻烦,电池回收企业若没有高度非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与多样化的技术,就很难做到。从现有情况看,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只有16项、行业标准20项,很难形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梯次利用的完善产业链。

其次,市场准入门槛低。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4.06万家,而工信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仅为156家。可见,市场上的很多电池回收企业可能并无资质,行业秩序的混乱就会埋下安全隐患。3月1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明确指出,暂停受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申报规范条件,这意味着动力锂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的门槛或在逐步收紧。

最后,政策规范不健全。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问题。比如,今年1月,福建省工信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支持全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促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支持规范化规模化再生利用、强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等举措。但总体而言,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针对上述挑战,章弘认为,建立一个覆盖动力电池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包括强化数字化溯源功能、严格企业资质审核、加强合规企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透明化等,从而避免资本的无序扩张,确保行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