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孤独全方面威胁晚年

受访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总干事 杨萍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教授 吴寒斌

本报记者 田雨汀

自从孩子们结婚搬出去,林女士就天天盼着他们周末回来,因为只有跟孩子们待在一起,她才觉得生活充实、开心。“工作日他们不来,我每天就一个人,看看电视、遛个弯,特别没意思。”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官网发表文章称,难以摆脱的孤独感会对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必须得到老人及其子女的重视。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总干事杨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老人的这种孤独情绪常伴随着‘社会孤立’或‘社会隔离’,一般是由社会支持变少导致的。”202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孤独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宣传简报:老人的社会孤立与孤独》,25个欧洲国家的老人中有20%~34%感到孤独,美国有25%~29%。《2018年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63%的中国老人常感到孤独,54%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单。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教授吴寒斌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加上缺乏足够的陪伴和关注,心里常常会被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充斥,甚至感到失去价值。专家们强调,孤独感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给晚年生活带来全方面的危害。

心理健康变差。老人如果经常独自在家,与他人交流较少,缺乏足够的情感和社交支持,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孤独的老人抑郁风险较高,这会让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变得“自我封闭”,更多严重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健康状况下降。美国卫生局局长穆尔蒂曾表示,孤独带来的健康风险与每天吸15支香烟一样严重。孤独感会直接增加老人罹患心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危险;削弱机体修复能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孤独感强的老人,更易选择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外出活动少等,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

社交活动减少。社交隔离会让老人身心健康恶化,而状态不佳的老人生活空间可能进一步收缩,导致社会交往范围更狭小、社交互动行为更少。

晚年寿命缩短。一项发表在美国《心理科学展望》期刊的研究表明,孤独感会降低寿命和生活质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死亡率增加26%。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60岁时开始感到孤独,其预期寿命会比同龄人短5.4年,健康预期寿命短5.9年,且自评健康状况可能更差。

吴寒斌强调,孤独与老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等自身状况以及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外界因素都有关,想要消除其带来的威胁,还老人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晚年,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老人要坦然面对衰老、努力保持乐观,实现“积极老龄化”。晚年是人生的新阶段,老人应以全新的心态看待新的健康状态,并从晚年生活中寻找独特的乐趣和意义。杨萍建议,内向的老人可以在自理能力和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享受独处时光,同时也要尝试走出去,可以从与老友会面开始,一步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和活动范围;外向的老人则应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跳舞、园艺、绘画等,广泛结识新朋友。老人即使在家,也要让自己“忙起来”,与家人朋友通电话、视频聊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等,有助获得更多情感支持,让生活充实起来。

其次,家庭成员应为老人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子女多抽时间看望老人,用陪伴和关心化解他们的孤独和抑郁情绪;同老人一起参加活动,帮他们与更多同龄人建立联系;日常生活中,多为老人分担购物、做饭、清洁等任务,减轻他们的负担;定期带老人进行健康检查,评估健康状况,帮老人管好慢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多与社区服务团体和组织沟通,让老人能在需要时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最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支持体系,将走访、帮扶、医疗服务融入日常。“老人偶尔感到孤独、焦虑、无助等,是正常现象。”杨萍说,如果仅是短期出现,一般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若长期情绪低落、感到强烈孤独,甚至出现身心不适,一定要及时告知家人,并前往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