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上门护理”难点太多

受访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  徐凤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护理部主任  左晓霞

本报记者  张  健

北京、天津、上海等6省市早在2019年就启动试点,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5年过去,“上门护理”服务,尤其是失能老人的“上门护理”依然遥不可及。对于不少家庭深陷“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专家表示亟需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共同发力,为失能患者家庭减负。

需求量非常大

4月11日晚6点,结束一天工作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护士苏玲玲没有回家,而是拎着医院专用的红色小包,骑着电动车,来到预约“上门护理”服务的一位失能患者家中。进门后,她迅速穿上白大褂,穿上鞋套,一边进行手部消毒,一边向患者纪先生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进展。接着,苏玲玲麻利地进行注射,让家属在网络平台确认护理完成,装好医疗垃圾,结束了本次订单。其间,纪先生表示,家人之前先后求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附近医院,要求提供上门的护理服务,但均以“难度较大”“承担不了风险”为由遭拒绝,幸好其他病友推荐网上预约“上门护理”方式。

“失能老人出一次门很困难,更别说每周一两次到医院进行更换胃管、做造口等护理。如果我们不来,可能真的没人能帮他们了。”苏玲玲告诉记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护理部主任左晓霞介绍,2019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是北京市首批试点医院之一,提供常用临床护理(打针、拆线、静脉采血等)、专科护理(如造口护理)、健康评估和母婴护理等33项护理服务。自这一项目启动以来,有95%以上的服务对象是失能老人,还有部分是肿瘤术后或放化疗患者,以及儿童患者。

“失能、半失能老人上门护理需求量非常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徐凤芹感叹。近期,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学者联合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报告》显示,2021~2023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达4654万人,农村失能率远高于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失能者中仅1%得到正式照料,即雇佣保姆、小时工等照料,99%都是非正式照料,主要由配偶、子女等承担。

有四大堵点

有了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蓬勃的市场需求,“上门护理”服务为何依然难打通?两位专家总结了以下堵点。

大型医院积极性不足。“如果不是政府要求,三级医院并不想做上门护理服务。”徐凤芹表示,主要是医院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在“上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护理操作等都存在不可控风险,而医院是承担责任的主体。同时,医院推行“上门护理”并没有任何额外收益,反而要增加很多工作量。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服务订单的价格在100~300元,其中涵盖给医患双方购买的保险费用、第三方平台抽成(5%~10%),以及医院抽取的少部分管理费,剩下的归护士所得。虽然大部分费用归护士个人,但相对来说护士这笔额外收入很有限。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够。按现有医疗机构的定位划分,三级医院主要承担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诊断、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失能人群的上门护理工作等应由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但基层服务能力欠缺不少。“上门护理服务对护士的要求较高。”苏玲玲介绍,服务人员被要求至少具备中级职称(护师)且工作5年以上,经过相关培训且心肺复苏、紧急伤口包扎等应急救护考试全部合格。例如留置PICC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气管切开置管的护理、压力性损伤伤口换药等操作,基层护士平常很少接触。在服务时,患者病情可能存在突发状况,对护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护士服务意愿不强烈。当前,三级医院基本按国家要求的床护比来配备护士。换言之,医院没有额外的护士资源支持“上门护理”服务,护士只能在工作之余开展服务。面对较少收益、较高风险,护士总体服务意愿不强。徐凤芹对此表示理解:“护士上了一天班已十分疲惫,下班后去做护理,途中可能遭遇堵车,护理过程中可能面临风险甚至纠纷,最终劳而无功。”

现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左晓霞表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约有300名符合资质且自愿报名的护士,但目前医院在所服务区域每个月的接单量仅40~50单,服务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徐凤芹分析,很多居民不知道附近医院可提供该服务,医患信息不对称。另外,“上门护理”服务都是自费,对很多家庭来说,一次上百元的支出,负担较重。

为失能家庭减负

“调查显示,专业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很受欢迎。”左晓霞称,护士除了疾病护理外,还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生活指导。两位专家认为,普及护士上门服务任重道远,需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共同发力。

一方面,政府应从顶层设计上出台和完善政策,同时加快推行长期护理保险,为条件困难的失能老人“兜底”,减轻家庭护理负担。同时要厘清“上门护理”责任划分等问题,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提升医院服务积极性。

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要提升护理水平。当下,本应挑起“上门护理”服务大梁的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力不足和人才缺乏的双重困境,建议通过加强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升基层护理水平,并最大程度规避相关风险。

此外,社会机构也要增强家庭照护员培训。当前,已有多地通过培训机构与社区联动,开展家庭照护员职业培训探索之路。让家庭照护员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可减轻进行上门服务护士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