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医抗疫,先阻击后歼灭

受访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天津医疗队领队 刘学政

本报记者 李丹妮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江夏方舱是武汉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来进行临床治疗、管理的方舱医院,中医药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天津医疗队领队刘学政接受《生命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医药在方舱的治疗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早期进行“阻击”,用汤药解毒清热,缓解患者呼吸道症状;后期进行“歼灭战”,“一人一方”精准施治,缩短患者病程,减少轻症向重症的发展。

“早期进行‘阻击战’,实现疫情阶段扭转。”刘学政表示,中医主张“治未病”,疫情早期介入成效明显。当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很多病人无法入院,大批患者在社区治疗,导致新冠患者和普通患者夹杂在一起,很容易造成感染扩散。为减少交叉感染,没建立方舱医院前,首先让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其家属喝汤药。在这个过程中,刘学政发现患者虽是确诊病例,但家人进行相关检测后呈阴性,未被感染,这些结果为之后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实践基础。

方舱医院建立后,主要收治轻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了中药汤剂,如清肺排毒汤、麻杏石甘汤、宣肺败毒汤等。刘学政说,“这些方子不是简单凭经验而来的,是经过专业团队对药物进行科学筛选而得出,具有科学性、可靠性,这也让我们在前线工作时,得到了后方技术上的支撑,更好地让中医药发挥了作用。”其中,麻杏石甘汤是千古名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手笔,麻黄可解表宣肺,打开全身毛孔,让肺里的热邪从皮毛出,相当于“把家里的窗户打开,让闷热的空气散走”;杏仁加强肺的肃降功能,肺与大肠相表里,把肺里面的热赶到大肠,从大肠出;石膏直接清热,好比“给沸腾的锅里加凉水”,既可以清热又可以生津,还能降胃火、肺火、大肠火,把身体里的火分别从大小便排出;甘草补津液,扶正,补脾胃。中药汤剂患者每天喝两次可起到解毒、清热、降温、减轻呼吸道症状等作用。

“中医在方舱医院运用了‘组合拳’疗法,除了用汤药,还用八段锦、太极拳、耳穴、温灸等综合疗法,效果非常好”。刘学政表示,江夏方舱的患者除了有新冠肺炎症状,因为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与家人见不着面,出现了焦虑、失眠等问题,运用耳穴疗法可改善这些症状;温灸能刺激穴位,提高免疫功能,但方舱医院空间小、人员密集,怕引发失火,后来改为专门使用中药药物灸,用一些中药刺激皮肤,起到提高免疫功能、清热降温、改善呼吸道症状等作用;八段锦动作简单,基本上是原地动作,患者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医护人员也能穿着防护服带着患者进行锻炼,起到改善患者体能和体质的作用。

刘学政说,早期大家对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存在质疑,不少患者排斥中医治疗。在江夏方舱医院,当时有一对母女患病,女儿不太接受中医,不愿喝汤药,但母亲接受了,并在几天后由阳转阴,女儿见状便很快接受了中医治疗,病情也逐渐恢复。还有一位发热患者,入院时体温已高达39℃,患者就问喝汤药能否控制住体温,当时给他的明确回复是:可以的。患者半信半疑喝了汤药,结果第二天体温就下去了。这些例子足以证明,在早期运用中医药方法对抗新冠肺炎的效果相当不错。刘学政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50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没有一例转为重症。

后期 “歼灭战”,提高治愈率。到后期,还有一些患者没能完全转阴,这时专家会查房,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行“一人一方”,精准施治,不断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使每个患者得到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有效减少了轻症向重症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治愈率,“歼灭战”发挥了作用。

刘学政说,中医药治新冠肺炎体现了中医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未病先防,即病人在早期但凡有症状就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减少发病几率;二是既病防变,轻症型和普通型的患者及时进行中医药治疗,可有效避免转成重症。另外,各地区也针对该地区的气候、饮食习惯、人口状况等情况,发布了一些中医药治疗的指导意见,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的思想,即因地、因时、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