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开门驱邪”是把瘟疫扫出去

受访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范伏元

本报记者 董长喜

在对待传染病方面,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认为传染病是由外来邪毒引起,因此,对付疫病,现代医学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寻求及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而中医则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开门驱邪”。中医认为,疫病的发生是邪气与人体正气斗争的过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范伏元教授说,只有给邪以出路,才能为提升正气赢得时间,让身体内环境尽快恢复。这就好比开门打扫房子,当污秽邪气尽去,房间自然整洁明亮。

此次新冠疫情的“清肺排毒汤”,方中作为君药的麻黄,起的就是“开门驱邪”的作用。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橘枳姜汤加山药、藿香组合而成,五个经典方剂均来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麻黄宣肺透邪,既开表闭(表层皮肤毛孔封闭)又开肺闭(肺气郁闭不宣),为宣散肺邪之要药,又为利小便祛湿、宣通寒凝血脉瘀滞之圣药,因此祛疫邪必须善用麻黄。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曾说,“麻黄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一应温疫、疟疾、瘴气……必宜用之”;清代医家尤在泾也说,“肺中之邪,非麻黄、杏仁不能发”,再加上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石膏与麻黄二药,一个辛温,一个辛寒;一个以宣肺为主,一个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此外,方中小柴胡汤的柴胡透泄半表半里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清泄半表半里之热,柴胡、黄芩相配,一散一清,邪气自卫表解除。

事实上,“开门驱邪”一直都是传统医学对抗疫病的核心理念。《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逐邪外出是中医的基本原理之一。范伏元说,古典医籍有大量资料记录,“开门驱邪”主要有四法:即发汗、泻下、渗利、涌吐。

发汗:是以发汗方式来外透病邪、解除病症的施治方法。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十分久远。《黄帝内经》记载:“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说的是即使身体发热很重,只要汗出,热也可退去。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人体发汗、出汗,就可使病邪随汗外泄,这就是汗法。汗法也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种,前者需要用辛温解表药来发汗,前面提到的麻黄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还有桂枝、荆芥、防风、生姜等;后者需要用柴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辛凉解表药。

泻下:是以通下大便的方式来解除内在病邪的施治方法。用有泻下或润下作用的药物,通导大便、消除积滞、涤荡实热、攻逐内邪。同样是《黄帝内经》里说:“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临床上有很多疾病似乎都表现于人体上部,但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泻下可以除肺热、祛实邪。泻下法分寒下和温下,前者的代表药物有大黄、芦荟、番泻叶、商陆等,后者的代表药物有巴豆和千金子。

渗利:也叫淡渗利湿,是以畅通小便的方式来解除病邪的施治方法,适用于水湿内盛所致的水肿、癃(lóng)闭、泄泻等病症,指通过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渗利药一般比汗透药沉,比泻下药轻,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滑石、泽泻、薏苡仁、金钱草等。

涌吐:是以涌呕方式排出病邪、解除里证的施治方法,利用药的催吐作用,来去除咽喉、胸膈、胃中有害物质的一种做法,对于痰涎上庸、宿食在胃或食物中毒等有很好的效果。不过,由于吐法有违正常人的生理常规,多会给人以心理恐惧,如今临床上已很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