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五项优秀品质能延寿

受访专家:□北京老年医院卒中二科主任 刘晓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本报记者 张 健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想方设法破解长寿的秘密。有研究称,长寿与遗传基因有关,还有研究认为,慢病会影响寿命。而《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英国研究显示,寿命还与个人品质息息相关。

优秀品质利于培养健康习惯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行为科学与健康系的研究人员,对7850名52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7年的随访后发现,有责任心、有毅力、情绪稳定、乐观和自制力强的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会降低19%。

北京老年医院卒中二科主任刘晓红表示,具备上述5项优秀品质的人之所以更长寿,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习惯,即使得了慢性疾病,在疾病管理方面也会做得比较好。对中国的老年人来说,长寿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慢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75.8%的人被至少一种慢病困扰,并且一人身患多种慢病的现象严重。“得了慢病并非不能长寿。”刘晓红表示,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几乎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相反,即使没有基础病,不具备以上优秀品质的人也容易患慢病,导致过早死亡等不良结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5项优秀品质几乎对应于心理学的五种人格特质(谨慎性、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跟寿命的关系非常大。不过,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才有益。“很多个人品质方面的评价主要靠个人主观感受。”李娟建议,老年人可以做个简单的自我评价,如果对某一项有“我不具备此项优秀品质或我觉得低于大众水平”的感觉,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同时,家人也要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主动找事做,培养责任心

李娟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责任心跟老年人身心健康、预期寿命的关系非常密切。2013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涉及44万多人的研究发现,缺乏责任心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与最尽职尽责的人相比,责任心最差的人死亡率增加了37%。

“有责任心的人在疾病防治上会更加积极,从而降低慢病导致的早亡风险。”刘晓红介绍说,从门诊情况可以看出,责任心强的病人通常能将病情说得清清楚楚,有利于得到更全面、准确的治疗;而责任心不强的病人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够负责,要么出现症状后拖延就医,要么确诊后随意吃药,这类人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一位28岁的高血压患者让刘晓红觉得特别惋惜。该患者平时既不在意饮食、运动,也不遵医嘱吃药,最终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稍有一点责任心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刘晓红说。

专家建议,老年人要想培养责任心,可以先从生活小事或兴趣爱好着手,每件事要做到有始有终。例如,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等,也可以做一些社区工作,对于活动受限的老人来说,保持愉悦的心情、照顾好自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健康打卡,更有毅力

“很多人虽然意识到抽烟、喝酒等的危害,打算戒掉,却无法持之以恒。”李娟认为,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毅力都是一项重要品质。年轻时身体基础比较好,熬夜、抽烟、酗酒等对健康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到了老年,身体更容易受不利因素影响,此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

刘晓红表示,慢病的危险因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控制住。以脑血管病为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危险因素,这就要求患者长期坚持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定期运动。刘晓红接诊过一位近90岁的病人:他在20多年前曾突发脑出血,右边肢体都不能动了,说话也不太利索;出院后,他一直坚持服药和康复锻炼,恢复得十分好,20年间一次院都没住过,前些年甚至还能骑自行车到医院复诊。“脑出血复发率很高,这位患者能够20年不复发,与他坚持不懈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刘晓红说。

老年人要想培养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可以为自己设立健康目标,并每天“打卡”。例如以往不爱运动的老人,可以设定每周两次、每次40分钟的户外活动目标,每做到一次就记录下来,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这样更容易坚持下去。

听歌写字稳定情绪

“情绪稳定是指不易发怒、焦虑或抑郁。”李娟表示,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例如容易着急上火的人往往心脏不好,医学研究发现,这类人心脏病发病率是情绪稳定者的2倍。

刘晓红认为,情绪稳定有利于慢病康复。以脑出血为例,如果积极配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在3~6个月内逐渐好转,少部分会有后遗症;而一旦患者合并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就可能影响预后。刘晓红记得,有一位脑出血患者出院时仍有一点偏瘫,一直特别焦虑,之后甚至出现重度抑郁,影响康复效果,最终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通过练习书法、打太极拳、听舒缓的音乐等艺术爱好调节情绪。此外,紧张、急躁的时候可以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可能长地呼出去,也有助于稳定情绪。

多跟乐观的人做朋友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修女实验”。研究人员将修女按心理积极性分成四类,实验显示,最积极的人群里有90%能够活到85岁,54%能活到94岁;最不积极的人中,这一数字只有34%和11%。李娟表示,这项研究证明积极乐观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而且乐观的人一般情绪稳定,不易出现心理问题。“我国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引发抑郁,影响寿命。”

建议老年人遇事多从积极角度解读,多与乐观的人交流。有研究显示,跟乐观的人相处自己也会变得乐观。此外,老人还应该正确认识“衰老”,意识到“老了不等于没用”,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依然可以发挥余热。

提高自控力不能太过依赖

“自控力强的人会将生活安排得很好。”刘晓红表示,自控力是慢病防治的第一要素。例如,吸烟会加重脑血管病,但戒烟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因此很多患者即便知道吸烟的害处也戒不掉,自控力差会导致复发住院的几率增加。

李娟告诉记者,自控力还体现在对生活的掌控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做过一项著名的“阿登屋养老院实验”,结果发现,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的人,在增强了对生活的控制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专家建议,以往比较依赖子女或配偶的老年人,可以尝试突破自我,尽量自己安排旅游、饮食规划、体育锻炼等事项,不一定事事都要亲为,可以从熟悉的领域开始,逐渐参与其中。值得提醒的是,家人要多鼓励老人全方面参与家庭生活,对于老人的决定不要过分干预,应适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