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德国让噪音远离生活

噪声污染是公认的城市环境公害,然而对于这一问题,民众却常常感叹投诉无门、投诉无果。在德国,噪声治理由于注重法规先行,规定详细具体,治理行之有效。

“二战后,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但随之而来的噪音污染也日益严重,影响了民众健康。”德国柏林环境和政策学者费德理乌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上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提出噪音消减计划。

立法的第一步对准交通噪音。1974年,德国规定了公路交通噪声的极限值,并把车辆噪声检测列入每年车检,迫使汽车厂家改进设计。之后,德国又规定公路、火车铁轨两旁如有居民区,必须竖起噪声防护屏,机场周边则培育森林。

噪音超过75分贝的地区,禁止建房屋或必须减噪。像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地区,由于噪音太大,影响民众休息,遭长期抗议。最后,机场妥协,晚上禁飞,以保证至少让周边民众“睡足6个小时”。

在德国,有一条措施特别令人感动,那就是明确规定“保护公众远离噪音”是施工单位的义务。柏林一家建筑公司的主管斯特凡告诉记者,若施工单位噪声超标,将会被勒令立即禁止施工,施工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只有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才能施工,晚上和双休日都不能施工。

在控制生活噪音方面,德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晚上10点后,禁止在屋外或屋内高声说话、唱歌、吹奏乐器。如果违反守则,邻居可举报,秩序警察会及时赶来处理。即使在周末搞聚会,也要征得邻居同意。

德国人热衷装修房子,每个家庭平均每5年就要“大修”一次,小装修更是年年都有。为了避免因装修引发邻里矛盾,德国人在装修前会张贴通知,告知邻居。装修时,工人会给电锯、电钻、气钉枪等工具安上消音器,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为了控制噪音,德国各城市还绘制了噪音地图。民众只需将所处地区的邮政编码输入噪音地图官网的查询栏,即可得知噪音污染程度,以此判断该地区是否适合居住。 正是严明的立法和具体治理噪音的行动,使得德国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企业厂区周边,都是静悄悄的。▲(生命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