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南方医科大学赴京整合医疗资源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校友会、基金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学习兄弟院校在校友会及基金会建设的成功经验,3月29日至31日,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宁习洲,秘书长彭成华及基金会理事等一行12人赴京访问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并到北京军区总医院、邦定医疗、泰和诚集团与北京校友交流,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北京校友会理事长杨志刚、秘书长胡堃等陪同访问。

北大清华取真经

在北大、清华两校的调研中,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经验。李家强特别提到了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台湾台塑集团支持的清华长庚医院,及与美国黑石集团支持的以培养世界级领袖人才的苏世民项目,这两个项目快速的提升了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总执行长王志华特别提到了从花城广州北上来京的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内科主任姜泊教授。姜泊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消化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知名专家,带领南方医院消化科走向全国顶尖水平。他是清华和南方医大在临床医学领域接洽、合作的纽带。

宁习洲说,北大和清华的教育基金会为促进两所大学教学、科研事业的进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了可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要把两所大学在资金筹集、项目管理、资产运营、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带回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以优良的工作成绩回报捐赠人。

南方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在北大、清华进行调研。

优秀校友成骨干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宁习洲一行参观了该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和八一儿童医院。这两所院中院的创建者徐如祥院长及封志纯院长,都是从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走出来的知名专家学者。

以徐如祥教授为首的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于 1959年建科,是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重中之重学科。封志纯教授则打造了全军儿科中心,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新生儿与儿科危重症转运网络,自1980年代末开始实践,摸索出以陆路和航空转运结合、产后转运与产时保驾转运以及宫内转运结合、医训研结合等“三结合“为特征的“珠江模式”;取得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危重病医学资源,合理分级救治的效果,为国内同行提供了成功经验。

两位专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艰苦创业,为部队医疗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八一脑科医院拥有世界上唯一可进行床旁检查的小型移动式CT,适用于急症、危重病人及行动不便患者,还能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精准的术中导航,徐如祥院长带领科研团队在引进国外设备之后积极搞研发,已开发出性价更高的移动便携式CT,较国外产品拥有在极端恶劣情况下工作,影像质量更好等优势,今后有望在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原副院长徐如祥教授介绍小型移动式CT。

北京校友共聚首

宁习洲副校长一行在北京校友座谈会上,亲切看望了在北京工作的20多名校友代表。校友总会秘书长彭成华介绍了母校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成就。如今,学校是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也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拥有“两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9名、973首席科学家4人次、“长江学者”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6所直属附属医院的床位总数超过7000张,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6个、重点专科4个,其中南方医院惠侨楼是全国首家、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中心,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并得到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嘉勉……

随后,校友们踊跃发言,分享毕业离校后的奋斗历程,共念母校恩、共忆校友情。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北京校友会杨志刚会长建议,母校可参照兄弟院校,筹建“校友之家”,开办校友沙龙,利用优质资源助力校友事业等。遍布全国各地的校友,有的是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有的成为商界精英、有的走上仕途,他们是母校最重要的资源。此次在清华大学的调研活动,就是由北京校友会负责牵头,与清华大学医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进行接洽,进而得到清华校友总会的支持。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北京校友会召开座谈会。

如今,母校正是大踏步发展、求才若渴之际,如能将这些资源整合,必将推动母校和校友个人事业的共同发展。宁习洲指出,校友永远是南方医科大学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支持者,母校的资源和平台始终向校友开放。校友会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校友数据库和杰出校友的评选工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好地为校友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为校友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凝聚全球各地各行业的校友,更好地为南方医科大学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