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2016年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年会圆满落幕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肺癌确诊人数达73.3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患者有61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是我国负担最重的肿瘤。为加强青年医师队伍培养和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建设,传播肺癌防控新理念,推广和普及肺癌诊疗新技术,规范肺癌诊疗行为,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办,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和胸外科学系协办,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和中国癌症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的“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大会”于2016年9月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内、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国的胸外科和肺癌防治领域著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内容全面而与时俱进,由早诊篇、精准篇、外科篇和内科篇组成。

支修益教授、刘德若教授、王长利教授

吴宁教授、Pierfillipo Crucitti教授、Rafael Molina教授、姜格宁教授

早期诊断对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诊篇中,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吴宁教授对“中国肺癌筛查项目”做了详细介绍。目前国内肺癌筛查项目已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因缺乏大样本、前瞻性筛查、随机筛查成本获益分析的循征医学研究数据,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形势依然严峻。对于肺癌早筛,目前已明确低剂量CT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但目前仍不够规范。而由于免疫检测的放大功能,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即可出现,且灵敏度高,尤其适合于肿瘤早期筛查,肺癌标志物将在肺癌早期筛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来自意大利罗马医院的胸外科主任Pierfillipo Crucitti教授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的Rafael Molina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诊断价值”和“肺癌标志物研究进展”的报告,为中国医生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带来了启发。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多原发肺癌诊疗策略”的总结及典型病例分享,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Diego Gonzalezrivas教授、何建行教授、杨跃教授、刘云鹏教授

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内的肺癌诊疗过程的每个环节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将使患者最大获益。世界单孔胸腔镜手术创始人,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医院胸心血管外科Diego Gonzalezrivas教授做了“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最新应用进展”的报告,给与会专家带来了最前沿的技术演示。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外科医生及广大肺结节患者所接受,并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国同样具有极为可观的发展前景。肺癌外科手术正在向微创发展,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从深化、规范、简化三个方面与大家深入探讨了扩展和规范现代微创肺癌的外科实践。自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一举推动了精准医疗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随着我国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精准医疗正在引领肺癌诊疗的新时代。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教授关于“NSG技术与肺癌精准诊疗”的报告,介绍了NGS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优势和基因检测对肺癌精准医疗的临床意义。杨教授指出利用NGS进行肺癌多基因检测是一种趋势,是实现肺癌个体化用药,进行耐药性分析和动态检测的重要手段。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教授从典型病例出发,介绍了“EGFR野生或未知晚期非鳞NSCLC一线治疗艺术”,为大家带来了应对相关复杂案例的标准治疗方案和最佳一线治疗模式,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改进措施。

外科篇主持人及讲座专家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应用,肺癌的外科治疗正在向着精准外科和微创方向发展,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不断降低。支修益教授指出,即使80岁高龄的早期肺癌患者都可以安全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将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90年代初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开始应用于胸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较,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病人的胸外科手术。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胸心外科Alan Sihoe教授介绍了VATS技术在亚洲地区的应用现状并与西方国家VATS技术的应用做了对比。上海肿瘤医院胸部肿瘤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做了题为“肺癌微创手术3.0”的报告,介绍了肺癌微创手术的新进展新理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主任刘伦旭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兰军教授分别就机器人、NSCLC术后辅助治疗新进展及磁导航技术在肺癌外科手术的应用分享他们宝贵的临床经验。

内科篇主持人及讲座专家

肿瘤内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临床肿瘤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每年都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同样,内科治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聚焦精准肺癌医疗,完善肺癌诊疗体系,离不开肺癌内科治疗的发展。解放军307医院肺部肿瘤科刘晓晴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焦顺昌教授分别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和靶向治疗现状与展望做了分享,为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的规范使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独到见解。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的发展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常务副主任任军教授介绍了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打开了肺癌诊疗的新思路。从以“疾病为导向”转向为“以患者为导向”的舒缓医疗对目前医疗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肺癌骨转移疼痛管理策略”,传达了对于“末期疾病”患者的关怀需求与对症状的治疗同等重要的理念。

“诊疗规范解析中国行”主持人及讲座专家

操作的不规范、选择技术的不规范、选择病人的不规范、操作方面不符合肿瘤诊疗的原则等因素,都会给病人带来非获益的影响。《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以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基础而制定,对于肺癌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期间举行的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解析中国行—北京站”,给本次大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副主任赵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胡牧教授、姚舒洋博士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检验科卢仁泉教授、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刘雨桃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杨帆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朱翔教授分别从肿瘤标志物篇、内科篇、外科篇、病理篇对《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做了详细解析,使与会专家对诊疗规范有了深刻理解与领会。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GFR-TKI,也是全球第三个上市的EGFR-TKI。自2011年6月7日在中国上市以来已经在临床上积累了50,000多例NSCLC患者的应用经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卓明磊教授作了题目为《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解读》的报告,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的使用埃克替尼,更好地为肺癌患者服务。除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外,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胸外科专家还为与会专家带来了精彩手术演示,更直观地感受到新技术新方法的魅力。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