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成果在京发布

2017年6月13日,“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发布会、第二届绿瘦(中国)肥胖指数报告发布会暨绿瘦2017媒体体验分享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体重控制研究课题”是由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研究编写,作为课题唯一合作及支持单位——绿瘦健康产业集团(以下简称“绿瘦”),通过提供企业样本数据的方式,协助课题组研究“绿瘦(中国)肥胖指数”的变化趋势。

发布会上,课题组专家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李可基教授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与分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科技处何丽处长、绿瘦集团独立董事、首席顾问周宏明教授也出席了本次发布会进行主题演讲。

世界上最难根治慢性病——肥胖

在发布会上,张永建主任首先阐述了本次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框架。在介绍课题研究成果时,张永建表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又是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肥胖者易患高血压,BMI>24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BMI人群的3-4倍,同时,超重与高血压的发生也有关系,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越大。此外,肥胖也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随着BMI的升高,血脂异常率也逐步递增等等。

同时,张永建还强调,肥胖不仅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肥胖症患者可能会活动能力下降,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或者无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些肥胖的人会避免去公众场合,因为他们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歧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抑郁、感到羞愧和自责、变得孤僻、失去工作的干劲等心理疾病。

对此,张永建主任指出,健康不再是单纯的卫生医学问题,也可能会演变出一些社会问题。近些年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国际经验表明,解决慢性病的问题不仅要注重治疗,更要注重预防和管理,通过构建全社会的健康促进网络,健康政策的配套协同,健康制度的安排,动员全社会力量,确立和推广一整套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行为,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有效遏制慢性病的蔓延。事实上,WHO 调查早已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多投入1元钱,治疗减支8.5元,节约抢救费100元。可以说,健康管理尤其是健康体重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投资。

减得过快不好,每月掉2斤肉才健康

原卫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指导专家委员会运动专家组组长的李可基教授从自身专业出发,从运动和营养对干预体重的角度入手,深入浅出地为与会来宾进行讲解。其中一些观点,对需要进行体重管理的个人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李可基教授表示,根据课题研究所显示,影响中国人体重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饮食与运动,这为国人的体重控制提供了方向性思路:有效的体重营养干预,关键在于能量摄入负平衡,通过调节饮食并结合运动进行干预,提高基础代谢。

“减得过快不是好事,每月掉2斤肉才健康”。李可基教授这样表示,根据专业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显示,体重的减少速率不宜过快。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胖子也因此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内瘦下来。而所谓的快速减重,通常减少的都是体内的水分,对真正影响体型的脂肪作用甚微,并伴随有一系列副作用。

李可基教授还介绍,减体重的适宜速度以每个月减少体重的1%-2%为宜, 例如体重70千克的超重者每月减重1 千克左右,对于100千克的肥胖者,每月可减重2~4 千克。

防反弹比减肥更难:五年是一个周期

同时,李可基教授提醒说:“减肥贵在坚持,平台期是一道坎”。他表示,体重干预期间,初期体重减低的效果比较明显,几周后常常出现一个平台期,体重降低速度明显减慢,特别是减重目标值定的较高时,更容易出现离期望值差距较大的现象,这个时候坚持才是成功减重的关键。

此外,李可基教授还指出,“5年是一个周期。”控制减肥后的体重常常是一个比减肥更为困难的事情。运动有调节能量平衡的作用,有关研究发现,减肥以后,保持一定水平的体力活动,是成功保持体重5年以上的关键因素之一。

疾控中心专家何丽从科学体重管理的角度分享了许多“干货”。她指出,体重忽高忽低上下不停波动,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体重稳定的胖子还高。肥胖人群只要减重5%,就能显著提高脂肪、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减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减重5%就能够改善代谢指标。

此外,我们的身体每日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这是根据身体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生热效应三方面测算出来的。然后再根据所需要的能量来确定我们需要摄入的各种食物的量。如果这个过程平衡,那么体内的能量既不会过剩,也不会不足,这就是保持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平衡。

肥胖指数:用绿瘦和互联网大数据提供“弹药”支持

从张永建主任对课题研究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肥胖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对肌体,对心理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因为显性或隐性的歧视,肥胖者在婚恋、社交、职场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障碍会更多。因此,应更广泛地将肥胖纳入全社会健康管理体系之中,还应鼓励专业体重控制机构开展体重控制特别是肥胖控制,传播相关科学理论及科学肥胖管理方式。

作为本次研究项目的唯一支持单位,绿瘦一直致力于对我国国民“肥胖”这一社会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查与研讨,并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据了解,绿瘦是一家以用户数据助力品牌和驱动经营的集团化企业,在2016年完成集团化整合升级后,构建成融合线上线下数据、服务、产品通路的体重管理全渠道产业结构,包括绿瘦商城、“好享瘦”APP、基因检测实验室、D28体重管理中心、绿瘦美学馆以及线下减肥训练营基地等,其营养代餐产品也已进驻全国KA商超、药店OTC、健身房等多个渠道。

此次支持专业研究机构进行体重控制课题研究,绿瘦基于自身企业的智能化和数据化优势,特别提供了2013年至2016年的用户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素材。张永建主任说,这些样本更加具像地反映了我国居民体重超重、肥胖的一些情况,同样也反映一些正在控制体重人群的情况,很有参考价值。

媒体体验官”分享24小时“管家”体验

会议现场,众多绿瘦“媒体体验官”饶有兴致地体验了绿瘦的基因检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好享瘦”APP、美体衣等。有曾经通过D28成功减肥10斤以上的“体验官”还现场分享交流了体验的真实感受。

绿瘦首席顾问周宏明教授表示,目前,绿瘦已启动第三个五年发展的“新体验”战略。传统意义上的体验更多的是购物后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而且这些体验“大多是一种感觉”,无法量化。绿瘦提出的“新体验”的特点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流程前移、多元化场景、管家式服务。

流程前移是指购物前用户就开始体验服务,如绿瘦通过向用户免费赠送体脂秤,用户通过秤连接APP,对自己身体的12项重要指标了如指掌,更可免费获取科学体重管理的知识和工具,以及在社区分享减肥的成功故事等。用户还可以通过免费基因检测、APP上丰富的内容指导和免费营养师咨询感受“前移的体验”。随时随地,用户可以借助绿瘦的各种服务工具来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和体重。

此外,这种体验是由多场景多渠道承载的。“基本上用户一天24小时的衣、食、用、行都能涵盖,绿瘦希望做到无时无刻地为中国人的体重管理服务。”周宏明举例说,比如绿瘦的一款美体内衣就可以在睡眠时间管理用户的身材,而体脂秤、APP和自媒体等可以帮助客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饮食、运动和作息进行有效管理,帮助用户改善生活习惯。

“新体验”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在各种服务场景中,绿瘦透过体重管理顾问向用户提供专属的个性化体验,包括呼叫中心服务、D28服务、大客户专属服务和APP24小时在线服务等。

2017年,绿瘦集团将在推出“新体验”战略的同时,启动全新绿瘦品牌体系升级。周宏明介绍说,绿瘦集团成立的这十年一直以“减肥,是一门科学”作为品牌主张。绿瘦基于十年大数据的核心资产驱动,强化品牌健康基因,以“客户体验为优先,以科学为支持”作为绿瘦品牌体系升级的方向,打造全新品牌体系“HEDS全维体重管理体系。并透过科学动态跟踪、科学评估、科学智能检测、科学定制方案、科学大数据分析五大维度,做好“科学体重管理”。

周宏明最后表示:“我们期待透过一系列的“新体验”战略,达成绿瘦未来的目标:让中国人少进医院少吃药!”

“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体重超重特别是肥胖控制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统计和研究显示,体重超重特别是肥胖己经成为影响我国人群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损害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张永建主任如此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