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三生制药捐赠价值1.5亿生物药,惠及千万风湿病患者

8月19日,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与三生制药共同发起的2017年度“益+希望-白求恩•益赛普®公益捐助项目”在江西井冈山启动,该项目旨在减轻风湿疾病患者经济负担,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作为最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维持治疗,个人和社会都承受着极大的经济负担。生物制剂引领着风湿疾病的治疗趋势,但只有不足一成的患者能够使用其治疗。众多患者因经济方面的压力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反复,急需社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据了解,该公益捐助项目已在全国30多个省份284个城市开展,吸引了938家医院和73家药店参与,三生制药已为该项目累计捐赠了22.6万支益赛普®产品,总价值近1.5亿元。据悉,这是目前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捐赠金额最高的公益项目,为1000万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更多患者将有机会获得免费公益药品援助。

风湿免疫性疾病要尽早控制更需达标治疗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关节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统计,风湿免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一般人群发病率约为0.5%-1% 。该类疾病最主要的特点是关节的红肿热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疾病对于工作、生活影响都比较大。在疾病初期,患者往往仅感觉到1-2个关节疼痛和僵硬,早上起床时症状尤为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发展到关节畸形和功能受限,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其他系统的健康。有关研究显示,其致残率在发病1年内可达20%,10年内可达60%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表示:“风湿免疫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的特点,及时、合理、规范的治疗能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所以说患者早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应该要尽早控制疾病,更要做到达标治疗。”

生物制剂引领风湿疾病的治疗趋势

风湿免疫性疾病作为一类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目前该类疾病还没有一个可以根除的治疗方法。曾小峰教授表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生物制剂的出现,为风湿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很多患者的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生物制剂有很强的针对性,相比传统药物,生物制剂具有起效相对迅速、对疾病控制能力强的特点。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并能将疾病长期控制在低活动度,达到临床缓解的状态,最大程度地阻止或延缓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造成的骨质破坏,避免恶化和形成残疾。

曾小峰教授指出,众多患者因为经济方面的压力,无法正常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导致目前在临床上生物制剂使用率偏低。一方面患病后,患者的劳动力丧失,加上疾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医保覆盖的水平有限,普通患者无法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值得欣喜的是,2017年,益赛普®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物,给1000万患者带来了福音,使更多的患者更加方便地获得益赛普®的治疗。

2017“益+希望”携手再出发关爱关节健康

为继承和弘扬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帮助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三生制药启动了面向全国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公益捐赠项目——“益+希望-白求恩•益赛普®公益捐助项目。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深清先生表示:“该项目自2015年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患者的热情拥护和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今后基金会将继续高举白求恩精神伟大旗帜,搭建好公益平台,汇聚更多像三生制药这样的优秀企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三生制药作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军者,我们的承诺就是以高质量的药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人类健康造福。”三生制药集团董事长娄竞博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益+希望-白求恩•益赛普®公益捐助项目”的开展,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帮助患者树立科学、规范治疗的理念,减少出现因患者经济方面的压力中断治疗而导致的病情反复,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对患者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

由三生制药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益赛普®是国内首个上市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肿瘤坏死因子,自2006年上市以来,为近30万风湿疾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为了方便广大患者了解项目的覆盖地区、医院以及申请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益+希望-白求恩•益赛普®公益捐助项目”特开通了网站:www.4008208725.com,微信平台:医友通,以及免费热线:4008208725,以方便广大患者进行咨询。

【延伸阅读】

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100多种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绝非小毛病,其影响也绝非腰腿痛之类的症状那么简单,而是一大类进展性的慢性疾病,我国两个主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是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导致畸形的严重慢性疾病,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费用的特点,它的病程长,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有致残的风险。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约为0.37%,据此推算患者人数约为500万左右,其中最大的群体是中老年妇女。

在疾病初期,仅感觉到1-2个关节疼痛和僵硬,晨起感觉最为明显,此时就应该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尽早就医排查,寻求正规治疗。然而,对于这种常见病,公众仍然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况”,很多患者未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寻求正规的治疗,而延误病情。这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为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晨僵时间越长,关节炎症程度就越严重。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发展到关节畸形和功能受限制,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其他系统的健康。到疾病发展后期,则会出现畸形、残疾甚至功能性丧失等后果。在庞大的患者基数群体中,有关研究显示,7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骨破坏,骨破坏一旦出现则不可恢复。高达80%的患者在患病20年后出现残疾;有工作能力患者中,有1/3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之后2年内丧失劳动能力。

然而,根据类风湿关节炎全球患者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5%的中国患者错误地认为 ,类风湿关节炎所带来的关节损伤是可逆的,首次就诊风湿(免疫)科的患者仅占23.2% ,致使绝大多数患者因此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情况不容乐观。早期就诊、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及时、合理、规范的治疗能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来说,成功的治疗策略是早期积极治疗,同时,患病后的康复治疗与慢病管理也非常重要。积极合理的慢病管理和康复训练,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降低,提高病人的信心和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参与日常社会的生活能力。同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仅遭受身体上的痛苦,精神压力也相当大。专家建议,希望家属通过了解之后能够多关心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进行帮助,以便更好的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目前,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约0.3% ,据此推算我国患者人数已接近400万。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为下腰背晨僵、疼痛,活动可减轻;以及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症状。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疾病的进展,胸、颈部脊椎部位疼痛、活动受限。不但可以使患者的背部僵硬、脊柱强直、畸形,严重时可以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专家建议年轻男性出现上述腰背晨僵、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早前往医院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排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同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都应主动积极地与风湿科医生配合,共同建立疾病管理方案。专家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诊疗和康复总结了十六字方针:“找对科室、及时治疗、积极管理、适度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主动及辅助性关节运动,可减缓关节疼痛、僵硬,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及保持关节活动范围。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

近些年来,有关自身免疫病的生物制剂的发现和临床使用,明显改善了疾病的进程和预后,为治疗风湿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武器。生物制剂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精准、强效、快速。生物制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们将一些对于风湿性疾病病情和预后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或免疫细胞作为靶点。因此生物制剂具有起效相对迅速,对疾病控制能力强的特点。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并能将疾病长期控制在低活动度,达到临床缓解的状态,最大程度地阻止或延缓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造成的骨质破坏,避免恶化和形成残疾。

使用新型生物制剂治疗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每位患者的疾病严重性、相应的结构损害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以及由疾病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生物制剂治疗时,必须将这些因素和以前是否有毒性事件发生和/或是否应用过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考虑在内。

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

所谓达标治疗(T2T,Treat to Target),就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以达到临床缓解为目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地说,患者一旦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后,早期使用病情改善抗风湿药治疗,每1-2个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观察病情是否改善在20%以上,以及3-6个月内是否达到DAS28<2.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处关节活动度评估),如果达标,则可维持达标3-6个月以上,并可逐渐减少药物;如不达标,则改变方案,选择合用或不合用其他改善病情药,以及生物制剂如抗TNFa制剂、抗B细胞或抗IL-6制剂。

与传统治疗相比,其特点是:(1)缩短随访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以病情活动度为依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强调早期强化治疗;(4)强调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