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立足基层和社区,中西医并重,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方位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团代表 程京

2018年3月5日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期,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加之人口基数大、疾病谱宽、慢病多发、年龄跨度大等多重因素,全民健康和全面脱贫紧密相关。如果我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慢病防控问题,则很难实现全面脱贫,甚至很多人将因病返贫,全面小康也无从实现。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很多人的需求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开始转变为希望不生病、少生病、看病更便捷,全民健康管理也迎来了不同层面的新需求。因此,如何引导“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转变,打造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应对“健康中国”战略,成为当下最严峻的挑战。

鉴于此,建议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应立足基层和社区,中西医并重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 联动政府、医院、企业和社区,共建全方位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一) 针对众多老年慢病患者,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行动计划。协调统筹民政、卫生计生委、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形成医养结合的组合拳。(1)立足基层,依托家庭、社区,打造共建共享的医养联合体,加大社区医疗在老年人诊疗和康复的软硬件投入,鼓励智慧居家型创新医疗设备在居家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中的使用。(2)加大对慢病防控的大众科普。建议针对常见慢病、当地特有病种做常规性科普讲座,社区医院配备有资质的健康咨询师或专家定期坐诊,形成全方位、全周期、可持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3)加大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与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两方面的结合,真正实现“医”与“养”的结合。

(二) 针对不同人群“治未病”的需求,建立面向普通大众和高端人群的“哑铃模式”管理服务体系,即一方面开启普通社区的大规模重大慢病防控项目,另一方面为有更高健康管理需求人群提供高精尖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1)在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较好的一线城市社区开展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重大慢病预防筛查项目,设立社区健康小屋、社区医院预防科室,推动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诊疗管理,并根据筛查结果对患病人群、预警人群、高风险人群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追踪,建立个人健康大数据档案;建议医院为筛查项目转诊的慢病患者开设绿色通道或定期的门诊服务。(2)针对有更高健康管理需求的人群,整合多种高端资源,提供融合现代医学、工程技术手段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并将这种全方位、中西医互补、多种技术与文化艺术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推向海外,打造中国式健康管理的世界名片。

(三)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的全面融合。建立基于社区、面向个人的健康管理大数据系统,采集包括体质、基因、生理、生化、环境、心理等多维度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提供个人健康预测、预警、诊断、干预等服务的智能系统;打造针对中药药效研究的大数据库,并据此开发或完善慢病防控相关的中药方剂;针对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和费用支出大的现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健康医疗辅助器械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尤其要挖掘中医在疾病预测、预警和诊断方面的特色优势,打造集成辅助诊疗系统,并在基层推广,为我国全民健康管理提供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 联合国内健康养老领域的优势企业,共同探讨设立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研究中心,针对社会养老需求开展实地调研,并制定智慧养老行业标准规范。鼓励创新型智慧养老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的转化与落地,并建立以此为依托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