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第四届心血管3C会议顺利召开,“临床创新”成热点

今夏的北京频频高温,躁动的空气、狂热的世界杯,很难让人收心工作。

而在北京医疗圈,却有一群人,他们心无旁骛、思维缜密、全神贯注地在讨论病例、分享经验,他们就是活跃在第四届3C会议上的心血管医学“大咖”们。

3C会议:“创新”与“胸痛”主题论坛首次亮相

6月29—7月1日,第四届3C会议在京召开。“3C会议”是心血管临床病例讨论会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和介入并发症讨论会的简称,即Cardiovascular、Case、Consultation。

三天的会议日程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00余位医学界的“鸿儒”分别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航空总医院、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胸科医院、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及北京市卫计委等单位。

著名心内科专家、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是3C大会的主席,他专程从德国法兰克福赶回北京。来不及倒时差,葛院士一下飞机就开始精心准备报告。开幕式致辞中,葛均波院士简要回顾了3C会议发展历程,肯定了近年来3C会议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对此次大会召开寄予厚望。

大会名誉主席、航空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文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原因高居全球第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作为心血管诊疗的利器,介入治疗现遍地开花,在此背景下,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联合业内同道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技术的进步,实现介入治疗的再规划、再提高和再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他还表示:“这场精心准备的3C会议,是医务工作者向当党的生日献礼。”

与往届相比,此次3C大会扩大充实为七个版块,包括1个创新主论坛和5个分论坛及1个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创新”和“胸痛”是首次加入的主题论坛,其中的精彩报告和热烈讨论,成为本次3C会议的热点。葛均波院士题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创新---中国经验》的报告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题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和未来》的报告更是将两场主题论坛推向了高潮。此外,郭炜华教授牵头的绿色电生理分会场内容与形式也很新颖。

据了解,本届会议由航空总医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心馨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基金会、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心血管预防与治疗分会联合主办,并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北京医学会青年委员会、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协办。

大牌专家驾到:权威报告亮点不断

此次会议,业界大咖云集。除了以上提及的几位大牌专家,到场学者还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原院长朱士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香港亞洲心脏病中心主任林逸贤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肖华军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介入导管室主任徐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孔祥清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铁生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黄榕翀教授,著名心血管介入专家汝磊生教授,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沈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丽伟教授,郑大一附院心内科副主任韩战营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教授李惟铭教授,航空总医院心内一科主任任凤学教授,大会主席董鹏教授等。

用心的会议,必有精彩纷呈的内容。以下一些精彩报告与亮点值得我们广泛分享与学习。

葛均波院士:医生应成为医学科技创新主体

“医学创新一定来自于临床需求,而不是实验室。”葛均波院士指出,最了解患者临床需求的是医生和医疗机构,最早评估医学创新成果临床使用效果的也是医生,因而医学创新应充分发挥医生的主体作用。在葛均波看来,只有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推动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不过,目前在我国的医学创新体系中,成果归属界定不明确使创新者困惑,因此转化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是保护创新者热情、推动转化医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葛院士表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个学院明确创新的主体是医生,要求创新的理念从临床需求出发。对于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学院还帮助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并通过平台保护创新成果。

3C会议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做报告

霍勇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未来更美好

在胸痛论坛上,霍勇教授做了题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和未来》的报告中。研究显示,目前心血管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首位死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增长更显著。据世界银行估计,2030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数将达到2260万。为进一步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国内医院需要加速推进胸痛中心建设。霍勇教授分别从“胸痛中心建设改善患者预后”、“胸痛中心促进技术和学科发展”、“胸痛中心促进区域医疗体系建设”、“胸痛中心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对于胸痛中心未来发展方向,霍勇教授认为,需现有的胸痛中心的基础上,落实胸痛中心“三全”工作模式: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有力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期待中国胸痛中心未来更美好!

徐波教授:新时代生理学引导的冠脉介入治疗

中国医院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带来了《新时代生理学引导的冠脉介入治疗:最新证据和争议》专题讲座,他总指出,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生理学引导的PCI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获益越发显著;新时代生理学的引导为PCI开启了新模式:PCI治缺血、而不是治“狭窄”,治病人、而不是治“病变”,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使患者更大获益;不需压力导丝即可进行功能学评价的新型诊断工具,有望更快捷地引导PCI,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也降低费用。

向定成教授:质量控制是胸痛中心的生命力

在胸痛中心论坛上,来自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向定成教授介绍了胸痛中心申请和检查的具体要求。做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向定成教授表示,质量控制是胸痛中心的生命力。建立常态化的质控机制是保持胸痛中心持续改进的前提条件,任务下沉是建立常态化质控机制的必由之路。

沈雳教授:医学创新一小步,患者获益一大步

来自复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沈雳教授是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他在创新论坛中做了主题为《创新、转化、教育》为题的报告。沈雳教授表示,创新俱乐部可以为医生提供从想法到创新产品的全产业链的支撑,让医生、工程师、产业投资者相互协作,最终构建起鼓励创新、发扬创新的生态圈。医学创新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动力,帮助更多患者获得健康美好的生活。

汝磊生教授:RLS技术治疗CTO病变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汝磊生教授汇报了《RLS技术治疗CTO病变》,其中对于由汝教授首创并大量实践的双腔IVUS微导管实时精确制导技术做了详细解说。他总结到,对于CTO病变,入口不明,导丝进入内膜下寻找真腔困难,利用RLS技术可快速、准确的寻找穿刺入口,找回真腔,从而协助术者高效率,低风险的完成手

专访执行主席:“为推动心血管学科发展做更多努力”

航空总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董鹏是这次活动的执行主席。他是位做事很“拼”的大夫,为了办好这次活动,已经连续一周没怎么合眼,白天查房、手术、讨论病情,晚上事无巨细的安排3C会议各种环节。

与前几次比,第四届3C大会从内容、形式到辐射人数、影响力度,都有所进步,但董鹏不满足,也不满意。大会结束后第二天,董鹏刚从急诊手术中下来,就与会议执行人员进行了总结,哪个环节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改进处理……他帮大家逐一分析、梳理。

“只有这样做,3C会议才能不断进步,真正践行‘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理念,让更多医生通过临床分析得到收获和提高。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不辜负心血管行业前辈们的期望。”提起圈内老师们的帮助,董鹏颇为动情,“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等前辈,他们对心血管事业的全情投入与热爱,身体力行的影响着我,让我必须不断努力。”

对于3C会议的未来,董鹏认为,“创新”还会继续成为一大主题亮点,做为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冠脉介入组组长,他期望医学不断创新,通过创新推动心血管学科进步与发展。(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