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发布,关于医疗AI,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近日,健康点与飞利浦联合举办的《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顺利召开。会上,作为主办方的代表,财新健康点主编季敏华表示,目前,医疗是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相对较快的领域。近年来,中国医疗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与此同时,不少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也在纷纷引入人工智能人才与技术,进行相关布局。在此背景下,这份报告应运而生。

在快速发展的同是,人工智能也在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发展。发布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所智慧健康部主任闵栋介绍到,首先,人工智能应用于智能分诊、医学影像识别、病理诊断等领域能够有效帮助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等。其次,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影像、病理等医务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临床辅助诊断等医疗服务,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康复等评估场景,将极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第三,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手段,监测用户个人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对用户健康生活进行指导,预测和管控疾病风险。此外,传统药物研发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而人工智能与基于药物临床试验计算机模拟技术(CTS)的结合可能极大地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基于过往的采访以及研究成果,健康点对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报告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市场环境、产业格局、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报告在梳理当下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现状的同时,也调研了国内数十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一方面对典型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对调研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总结行业共性,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医疗 AI 市场有望突破200亿元

医疗人工智能有哪些具体的落地场景?有哪些公司正在这个领域布局?其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在医疗人工智能火热发展的当下,人们对行业充满期待,并致力于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迅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96.61 亿元,2017 年将超过 130 亿元,2018 年则有望达到 200 亿元。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报告》中提到,健康点统计发现,自2013年到2017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共获得241笔融资。其中,2017年国内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公布的融资事件近30起,融资总额超过18亿元。而到了2018年,资本对于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的热情依旧不减,据统计,仅2018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获投,总金额超过31亿元。另一方面,已然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如BAT等,以及传统医疗相关企业,如飞利浦等也早已重金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大手笔向产业链扩展业务。

健康点运营总监赵国闯介绍到,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当下中国的医疗市场环境密不可分。首先,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群体增长、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公共医疗费用攀升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被用来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此前,美国咨询公司弗罗斯特-沙利文公司就曾提到,“人工智能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到40%,减少多达50%的医疗成本”。其次,在中国,医疗人工智能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比如,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医疗数据,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石。

医疗AI前景如何?

据闵栋介绍,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在 智能分诊、影像识别、病例辅助诊断、个人健康管理、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领域有所应用。实际上,健康点统计分析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创业企业及上市公司布局后发现,作为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目前,医疗 AI 已经覆盖了医疗产业链条上的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四大环节。其中,医疗影像是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是 AI 在服务患者过程中的典型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环节的应用主要以服务患者为主,包括健康管理、智能诊断、辅助治疗、辅助康复等。以飞利浦为例,这家老牌企业已经着手打造“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解决方案,涵盖其小家电产品、用户的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医疗信息技术,产品可以覆盖院前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筛查、院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院后的疾病康复和慢病管理等流程。据了解,在飞利浦,25%的科学家正在开展约250个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并与临床场景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构建结构化临床数据库、图像识别、影像辅助诊断、介入治疗、基因组学、慢病管理、家庭护理、云平台解决方案等。此外,从技术角度来讲,飞利浦的自适应人工智能可以不断提升数据的处理速度以及模型的精准性。

而医药、医保、医院环节则更多是为B端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服务。其中,在医药领域,AI 可以帮助药企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在医保环节,AI 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医保相关方进行控费。而在医院中,AI 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或是部分取代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如导诊等。

在经历过数年的发展后,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已经迎来了商业化的关键期,虽然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的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但他们的产品已经开始在医院进行试用,并且这些公司已经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付费收入。目前在中国从事医疗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创业企业、互联网平台、传统医疗相关企业。三者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不同,其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

缺人才、少标准,挑战犹在

随着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除了商业模式尚未完善,医疗人工智能产业还面临一些其他困难,比如行业缺少统一标准进行监管、复合型人才不足、数据结构化较差、机器学习缺乏结合实际医疗场景进行的训练,算法有待提高、技术仍待完善等。

2018年以来,在一笔笔高额融资被公布的同时,医疗人工智能所受到的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中,缺乏标准是最重要的一点。健康点了解到,自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NDA)等相关机构都在积极与行业人士接触,相关政策、监管方案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不过,目前尚未发布相关政策。由于标准的缺乏,目前中国申报三类器械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大多停留在注册申报之前的阶段,尚无产品通过审批。在此背景下,飞利浦等传统医疗相关企业的器械及平台产品已经通过 FDA 和 CFDA 的认证,因此,其搭载了人工智能的器械产品及平台会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人工智能人才现是阻碍中国医疗人工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既懂医疗,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战略型人才尤其短缺。基于这样的背景,目前我国正在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201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将“人工智能”首次纳入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外,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也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为加速培养医疗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各大高校正纷纷揭牌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企业也在积极培养相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