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一位肝癌患者的治疗背后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周 俭

2014年,年过花甲的他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两年;近5年过去了,他含饴弄孙、坐享天伦。

“远大志向,自强不息”,陈志强的名字里包含了父母的殷切期盼,也有着他对自己的要求。在不懈努力下,他顺利成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出门诊、做手术、查房,三点一线……生活简单又有奔头。2014年,平素身体很好的他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消瘦,肤色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暗沉。凭借医生对疾病的敏感,他马上做了检查,一查就查出了肝癌。结果显示,他的肝脏右叶有个16厘米的肿块,连胆囊都被累及。

陈志强的夫人回想起当时,画面历历在目:“那一天是2014年10月24号,他一回家就跟我说得了癌,我一下子就懵了。他反倒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嘴上说着‘没有关系’。”确诊后,他找到了知名肝癌专家樊嘉院士进行手术。术中,他60%的肝脏被切除,胆囊也被拿掉了。樊院士说:“基于那时的情况,他可能活不过两年。”

由于其不断攀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死亡率,肝癌被称为“癌症之王”并不为过。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但并不是所有肝癌患者都适合手术。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肝癌被分为4期。仅一个且最大直径≤5厘米的肿瘤为Ⅰa期;只有一个但直径>5厘米或有2~3个肿瘤,但最大直径≤3厘米为Ⅰb期;有2~3个肿瘤,但最大直径>3厘米为Ⅱa期。这3期肝癌的首选适应证是手术切除。对于其他程度的肝癌,医生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介入或靶向治疗等。当时,陈志强的肿瘤已超过15厘米,且伴随癌栓。即使切除,复发率也在80%~90%以上。

在后续治疗中,陈志强又挺过了两年。2016年2月,他的癌症出现了肺部转移,甚至侵犯了胸骨。为了对抗“肝魔”,他加强了系统治疗,并服用抗肿瘤靶向药物,希望可以抑制肿瘤发展。

过去,临床对付癌症的方法是“一刀切”。如果早期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可获得更高生存几率;一旦到了晚期,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有些患者的癌症存在多发、复发灶,无法彻底切除。

早在十多年前,汤钊猷院士曾提出:“对付癌症,光靠消灭不行,而是要控癌。”随着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发展,如今,治疗已不仅是考虑直接杀灭肿瘤,而是带瘤生存。

从“生存”到“生活”,仅一字之差,但对患者来说却是天壤之别。相较于一味消灭肿瘤,患者毫无生气地躺在床上;带瘤生存是指病人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性症状(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难等)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

其中,多靶点药物对患者“带瘤生存”的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作用于多个靶点,对各靶点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抑制肿瘤生殖以及血管生长,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环境,增强免疫炎性反应,发挥“1+1>2”的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虽然肿瘤防治发展迅速,但还有更“精准”的空间。2015年,肿瘤治疗提出了“精准医学”模式。作为全新的概念,它为肿瘤患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绿色通道”,让“带癌生存”不再是梦想。

临床上也会出现小肝癌(最大直径≤5厘米)患者的术后效果和生存率比不过大肝癌患者。这是因为肿瘤的“早期”只是直径大小的概念,但如果在生物学特性方面考量,一些小肝癌的恶性程度远远高于大肝癌。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的认识,人类不仅仅是对肝癌,而是对整个癌症领域了解得越来越精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周俭介绍,肝癌起病十分隐匿,早期肝癌可能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但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定期体检是预防肝癌的最根本措施。对于有肝癌家族史、乙肝或丙肝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高危人群,要每半年做一次肝脏超声联合甲胎蛋白的检查(有条件者可加测血液微小RNA);普通人群也要每年一次。如果身体出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

2018年,国家医保局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幅降低了药价,平均降幅达到56.7%,最高有70%,切实减轻癌症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目前,一线肝癌治疗药物索拉非尼和二线肝癌治疗药物瑞戈非尼皆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

2019年2月,距离陈志强发现病灶已快5年,他早已打破了医生的预言。复查显示,通过持续的靶向药物治疗,他的癌症只留下肺里的一些小病灶,且十分稳定,侵犯胸骨的肿瘤已经消失。同时,随着肿瘤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政策在各地的积极落地,他的治疗费用也大大减少。他真正做到了和肿瘤和平共处。

如今,陈志强坚持每周出半天门诊,闲暇时就带孙子出去玩。“战胜病魔最重要的除了治疗,还有心态,要正视它、藐视它,最后消灭它。我也要感谢自己的坚持,始终遵医嘱积极服药,帮我消灭体内癌细胞。”他说。

每天晚上,陈志强都要落实“一万步”的目标,路上不时碰到一些病友,他们共同筑起了一道“抗癌”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