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一张表格测出黄斑变性

生活中,“眼底黄斑”这个词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门诊中,常有老年人来检查眼睛,怀疑自己出现了黄斑问题。但黄斑究竟是什么,是眼睛长了黄色的斑吗?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王 聪

常有病人说:“医生,我长黄斑了!”他们常认为眼白上有褐色或黄色斑点,就是黄斑,其实这是不对的。黄斑是眼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如果把视网膜比作中国地图,那黄斑就是北京。正常情况下,我们无法透过眼球看到黄斑。

因为黄斑主管中心视力和色觉,会影响视物的清晰程度。不是所有的视力模糊都是黄斑出了问题,但只要黄斑出了问题,看事物一定会模糊。

黄斑变性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有些患者天生就有黄斑缺损,导致视力受到影响。黄斑出现问题,首先会出现视力障碍,比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看东西像隔着一层玻璃纸,视物变形(变大、变小、变暗)。

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主要是因为年纪大,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老化,导致视网膜细胞功能出现障碍,进而造成细胞营养不良并逐渐萎缩,不会发生眼底出血及渗出,进展缓慢,病情不易被察觉。湿性病变是由于视网膜下有异常的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瘢痕组织生长,引起视物变形或形成盲点,进而导致视力明显下降,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

如果能及早发现干性黄斑变性,并进行控制和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湿性黄斑变性不易察觉,发现时常常病情已很严重。因此,如果感觉看到的物体变形扭曲就要特别注意,这是湿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表现。

如果不及时就诊,导致病情进入进展期,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对比敏感度下降、视野整体不鲜明、看到的物体变黑变暗等症状。

随着技术的发展,黄斑疾病的发现几率也变高了。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病人,将近1/3都受黄斑疾病的困扰。最常见的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因为视细胞十分密集、功能强大、需氧量高,黄斑的代谢很旺盛,但局部没有血管,代谢产物无法排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积聚起来,诱发脉络膜的新生血管。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斑变性患者的症状可能越来越严重。

老年群体是黄斑疾病的易发易感群体,通常在50岁之后患病风险增加。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以及人种都是易感因素。

糖尿病也会导致黄斑病变。随着糖尿病病程越来越长,严重程度在逐渐加重,经常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黄斑水肿,视力很差,甚至有些年轻人在失明后才来就诊,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这种病人改善黄斑水肿的过程会相对较长,患者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荧光造影,确定视网膜缺血程度,再配合激光治疗,也可以向眼球内打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

此外,视网膜血管阻塞,尤其是视网膜静脉阻塞,也可以继发黄斑水肿,影响视力;高度近视也会引起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等。

平时,大家去眼科做检查,一般要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检查角膜、虹膜疾病以及白内障)、眼底照相等。眼底照相可以直接观察眼底视盘、血管及黄斑的情况。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张表格,称能测出黄斑问题。这张表格是“阿姆斯勒方格表”,由20世纪40年代的一位美国人发明,是10平方厘米的纸板上,分为5毫米的等宽格子。它的确是最便捷、最简单,较准确的自查黄斑变性的方法。

自查时,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厘米的距离处,光线要明亮及平均;用手(或眼罩)遮住一只眼,用另一只眼凝视方格表中心点,用余光去感受其他方格是否有变形或异常,比如变大、扭曲或变暗。如果发现异常,医生可以根据异常位置排查病灶在哪儿,比如检查左眼时,发现右上方有变形区域,那么医生就会从黄斑的相应位置寻找病灶。

这个表格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常备的检查神器,健康人群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如果是高危人群,每个月查一次也不为过;术后随访人群,最好半个月查一次。

除了自查,饮食对预防黄斑变性也有帮助。黄斑富含叶黄素,用来维持代谢和活性,但这种成分不能通过自身合成,主要从外界摄入。平时可以通过补充叶黄素,帮助改善黄斑代谢,建议多摄入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橙黄色食物,比如彩椒、胡萝卜、芒果、小米,以及芥蓝、绿色花椰菜、菠菜等。需要提醒的是,叶黄素是一种营养补充食品,不是药物,不能达到治疗目的。黄斑已有病变的老人一定要遵医嘱服药或治疗。

日常生活中,大家外出时要避免强光。遇到强光时,黄斑吸收光的量更多,代谢负担加大,产物聚积,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到了光线强的地方最好带上墨镜。此外,如果电子屏幕的对比度太强,时间长了,也会导致黄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