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晚上做恶梦,或是帕金森病预警信号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 陈建宗

手发抖、身体发僵、动作迟缓,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而夜间熟睡时突然乱喊乱叫,脚踢拳打,甚至腾空翻滚,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前期的预警信号。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陈建宗提醒,要是家人夜间有以上突发性症状,要排查提防帕金森病。

病例:68岁的王大爷近1年来,右上肢在安静状态下不自主抖动,走路速度明显变慢,自己穿衣服扣扣子都需要别人帮助,在老伴及儿子的陪伴下来到西京医院就诊,查体检查后诊断为帕金森病。

王大爷在叙述病史的过程中,老伴讲到王大爷近7年来,几乎每天晚上在睡眠过程中发作性的乱喊乱叫,脚踢拳打,多次从床上掉下来,导致头部及四肢损伤。家里人因惧怕他的“暴力”,尽量回避与他一起睡觉。老伴经常被他打得遍体鳞伤,爱面子的老伴怕别人笑话,常对人讲自己走夜路摔伤。

王大爷患帕金森病以前做恶梦的种种表现,实际上是帕金森病前驱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信号——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如果早注意到这个预警信号,就能更早地发现帕金森病。

陈建宗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前驱期有多个预警信号,如嗅觉障碍、抑郁、焦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而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前驱期最强烈的预警信号。据统计,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0.3%-1.15%。1996年,申克首先报道了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随访结果,38%的患者在出现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症状后,经过13年时间发展为帕金森病。2010年,克拉森等人对27名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13人发展为帕金森病,阳性预测值为48%。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发布了帕金森病前驱期研究诊断标准,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帕金森病前驱期的患者,约有60%会转化成为帕金森病。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陈建宗教授提醒,日常生活中要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睡眠状况,特别是发现老年人有夜间坠床及肢体损伤现象,要询问是否有噩梦发生。如果怀疑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要积极动员做多导睡眠监测,及时确诊。

此外,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临床症状中的损害性行为高达30%到81%,严重威胁患者及其陪伴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其中以体表瘀斑、撕裂伤、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因此,要对患者及其陪床者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例如,加放床档,床下铺设柔软的地毯或地垫以起到缓冲作用。将家具的边角用软物包裹,对玻璃窗进行安全保护,睡前床周围移去潜在的危险物品,如利器、玻璃杯、暖水瓶等。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国内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中医药防治几乎是空白。近年来,陈建宗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药治疗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临床研究。临床发现,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属中医“不寐”病证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古文献有零星描述。其病机以心肝火旺,上扰心神为主,用龙胆泻肝汤与金匮泻心汤化裁,辨证酌加珍珠母、磁石、代赭石、龙齿等重镇安神药物,可明显减少噩梦的发生。目前,陈建宗教授已和相关单位合作,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争取在治疗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

医生简介:

陈建宗,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30多年来,致力于帕金森病研究,首次采用国际标准,对照观察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首次采用核医学等领域技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机制,红景天苷神经保护及机制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擅长治疗老年脑退行性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风湿免疫病(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近年来,承担科技部“973”“支撑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0篇,应用补肾活血理论治疗帕金森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