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长个儿黄金季来了!孩子约6.5厘米生长潜能如何把握?

本报讯(记者顾白)孩子每年体检身高均显示“正常”,但终身高却与家长心中的理想身高相去甚远。春季进入孩子“长个儿”黄金季,专家提醒,猛补钙、吃增高药是不科学的,合理膳食、坚持有效运动、保证良好睡眠、愉悦的心情和预防疾病才是“妙招”。此外,如果家长尽早为孩子介入身高监测和管理,终身高比遗传身高有增加6.5厘米左右的潜能空间,甚至有可能突破遗传潜能。

看身高门诊 家长需“牢记”定期记录身高数值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成年后的平均身高为男性172.7厘米,女性160.6厘米。但据2017年9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布《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父母对子女成年后的期望身高是男孩平均179厘米,女孩平均167厘米,与此同时,调查显示,我国有30.8%的儿童身高处于中下或生长迟缓水平,54.2%的儿童当前身高水平还没有达到遗传身高。

每个孩子都拥有突破遗传身高的可塑性,重要的是父母们要在儿童出生后,尽早开始为儿童进行身高的科学管理,帮助孩子发挥6.5厘米左右的身高生长潜能。

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毛景霞主任介绍: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占70%,环境因素占30%。而遗传身高均值有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女孩=(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2厘米)/2,男孩=(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2厘米)/2,这个数据也被称为靶身高,靶身高的基础上还有约加减6.5厘米左右的范围,这个“加减6.5厘米”就主要是30%的环境因素起作用了,也就是说,一个遗传靶身高为160厘米的女孩,其终身高可能大约在153.5厘米至166.5厘米(当然,也有可能突破遗传潜力),差距非常之大,这也正是尽早对儿童进行身高管理的意义所在。

现在,不少医疗机构都成立了相关门诊。例如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身高促进门诊,就是对儿童身高进行定期监测和科学系统管理。建议有身高促进需求和对身高不满意的家长带儿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管理。毛景霞主任强调,孩子出生后,家长一定要养成定期记录孩子身高和体重的习惯,看门诊时一定要把这些记录带给医生,这是医生判断孩子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记录,也要查阅孩子的体检记录本,尽可能补足历史身高、体重数据。

测量身高要尽量遵循“三同原则”,即每个月的同一时间,同一个人用同一把尺子进行测量,以减少偏差,这样,有利于准确观察孩子的生长速度。

如何判断孩子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

如何判断孩子长得慢了?从儿童身高生长规律来看,孩子出生的时候均值为50厘米,0到1岁时增长25-27厘米左右,1到2岁增长11—13厘米,2到3岁增长8-10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期之前,每年生长速度约5-7厘米,一般女孩9.5岁、男孩11.5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约持续2-3年,每年增长约8-10厘米,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长约23-28厘米,如果每年身高增长速度低于所处年龄段的最低值,应该及时就诊查找原因。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突然发现孩子在某个年龄段长得慢了,马上介入身高管理,就能完全补回损失的身高。“就像长跑比赛,前几圈你已经比别人落下了很远,在最后一圈要赶上,难度很大,并且几乎不可能实现。”毛景霞主任强调,身高监测和管理一定要及早进行,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身高增长的潜能,弥补损失的身高。理论上从母亲怀孕时已经对孩子的身高开始产生影响。孕期的饮食均衡、定期保健都很重要。

毛景霞主任表示,身高是非匀速的线性生长过程,是有时限和终点的,每个孩子停止身高生长的年龄不一定相同,但所有孩子身高停止生长的骨龄相同,一般女孩骨龄14岁左右,男孩骨龄16岁左右,骨骼生长板基本闭合,身高基本停止生长。所以,聪明的家长从宝宝出生后,就应该开始关注孩子身高增长速度,千万不要等到发现孩子显矮了或者连续几年生长缓慢了才来就诊,错失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如果家长期望孩子终身高在中上等(第75百分位以上,即男孩>176厘米,女孩>164厘米),那么孩子从出生后每年的身高增长速度就应该在中上等水平,否则,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猛补钙 增高药 这些长个儿误区不靠谱

春天万物生发,不少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在这个季节长个儿速度明显增快,因此民间也有“春天是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的说法。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专家、主任医师毛景霞医生表示,身高的增长是线性的、不匀速的生长过程,在一年之内的某个季节可能长得快一些、某个季节就慢一些,但每个年龄段的年增长速度是有正常标准范围的。春暖花开的季节,孩子户外运动增多,运动量加大,并且接触阳光的机会多了,人体合成的维生素D增多,这些都是促进身高增长的重要因素。

多补钙、吃增高药……网传的一些“长个儿”方法是否靠谱?毛景霞主任表示,对于身高增长,医生不建议盲目吃增高药,尤其是成分不明的药物。有些“网红”药物看起来见效快,可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长得比较快,家长很满意。但是药物中可能含有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害的成分,例如有些药物中含有雌激素,雌激素确实能够在短期内促进身高增长,但是同时骨龄也在“加速”增长,最终导致骨骼生长板提前闭合,那么生长空间就变小了,“通俗的说就是早发育了,别人能长14年,你可能只长12年、13年。”以损失骨龄来换取暂时的效果,终身高会受到影响,实在是得不偿失。

需要注意的是,钙剂也不要盲目补充。毛景霞主任表示,钙是骨骼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但是否需要额外补钙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人、不同年龄段需要的钙适宜摄入量也不同,国家有相应标准。需要计算饮食里的含钙量,除此之外主要钙的来源是奶。奶里的钙营养最丰富、最优质,吸收最好。如果饮食里面的含钙量比较充足,就不需要额外的补充。如果通过饮食摄入的钙不足,就需要根据孩子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来决定是不是需要额外通过制剂来补充。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钙剂更多,婴儿期需要的相对较少,这跟孩子生长发育速度有关系。

喝奶也需要注意量,孩子的胃容量有限,一岁半以后的孩子满地跑了,生长发育又很快,需要的能量更多,如果还像一岁以前每天喝七八百毫升的奶,就占据了主食的“位置”,不能提供相应的高密度的能量,必然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的奶量、营养素有着精细的差别。例如一岁以内的孩子以奶为主,一岁到一岁半,孩子应该增加辅食量和种类,奶量减到每天500到600毫升,两岁以后每天约400-500毫升奶量,可以分两餐喝完。成人期后每天也至少需要250毫升的奶。

排除疾病原因 优化环境因素,帮孩子长个儿

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可以改变环境因素。首先要排除一些疾病的问题,比如说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还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都会影响孩子身高。生活环境方面,要看是否做到了饮食均衡,保证了必要的营养素的补充,是否做到了坚持运动并且保证良好的睡眠。此外,孩子的心理状况,紧张、心理压力大,也会影响到身高的增长。

另外,生长激素分泌是否充足对身高增长非常重要。首先,孩子每天要保证充足和优质的睡眠,因为夜间深睡眠时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三倍。要保证优质的睡眠,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睡眠前一小时不要玩的过于兴奋,不要接触太刺激的事情。同时,生长激素在低血糖状态下分泌的更好,因此睡前孩子不要吃的太饱,略微有点饥饿感进入睡眠更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不要在睡前喝奶或者进食过多液体,避免起夜。此外,保证室内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安静的睡眠环境。

第二是运动,运动的孩子相比不运动的孩子,更容易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每天要保证一定量、一定时间的运动。三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经常在户外跑跑跳跳,三岁以上有运动能力的孩子可以跳绳、跑步、打球等,注意每次运动在40分钟左右,并且有一定的强度,如运动时心率在120-140次/分。

第三是饮食。饮食里面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钙质、帮助钙营养吸收的维生素D,以及红肉中的锌和铁,都是对孩子生长发育很重要的营养素。要做到饮食均衡,除了每天500毫升的奶,还应每天一个鸡蛋、50到70克的红肉,尽量少吃甜食、油炸食物。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孩子长得太快、偏食或者身体吸收较差,这需要经过医生的检查评估后,进行额外的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孩子生长发育在同龄人中处于什么水平?如何科学干预?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将于5月10号、11号两天举办身高筛查公益活动,家长可拨打医院电话报名参与筛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