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有癌也可以无痛

中国人的理念中,疼痛不是病,即使痛起来要人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症状。但说起癌痛,大家就认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其实,无论是癌症病人的疼痛,亦或是非癌症病人的疼痛都需要正确对待。针对目前癌痛诊疗的现状,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军,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覃旺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护师邹本燕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王杰军教授:“我们曾经在国内做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病人不会主动跟医生谈疼痛,直到实在忍不了了。但如果急性痛未被及时控制发展成慢性痛,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会给整个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在原卫生部GPM-Ward(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推动下,在‘蔚蓝丝带’公益活动倡议下,很多医院开始重视患者的疼痛症状,通过开展癌痛筛查工作,疼痛诊断比例明显提高了。”

国际上根据医用吗啡消耗量来判断和评价一个国家疼痛治疗的水平。中国病人如此庞大,但医用吗啡消耗量一直很低,即使现在增长速度非常快,最新的中国医用吗啡消耗量排名依然徘徊在全球第95位左右。

樊碧发教授:通过规范化癌痛治疗,95%甚至98%的患者得到良好的照顾跟治疗,愈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医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教育医生如何开展合理、规范化的癌痛治疗是我们20年来一直不变的主题之一。通过医生的宣传,能影响到社会,甚至是病人对癌痛的认识。

但是目前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生不太关注疼痛。癌痛治疗应成为衡量医生综合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积极推广癌痛治疗理念,对临床医生来说尤为重要。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从国家层面重申癌痛治疗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做好癌痛的规范化诊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发力,有更多的医生像重视癌症那样,把癌痛规范化治疗当作是一门学问、一门技术,当作核心理念去对待,才能真正挽救于水火之中挣扎的癌痛病人。

覃旺军博士:药师的定位是辅助临床医生来管理癌痛病人,帮助给患者合理用药、指导他们正确服用,在癌痛治疗的过程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之前,我们针对相关医务人员做过调查,69%的受访者认为,治疗中包括癌痛在内的慢性疼痛用药不足,这体现了慢性疼痛药物在中国的诊疗现状。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有类似情况。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曾发现,这种用药不足的原因当中,38%的比例是由于专业人员对麻醉药的使用存在认知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害怕成瘾。

我国在麻醉药品的管理方面强调“管得住、用得上”,法规和管理办法相当齐全,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有详细规定,保证了合理应用。但有一个数据值得我们关注,基层社区医院配备麻醉药品的比例只有7%~8%,如何解决基层药物可及性问题,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邹本燕护士长: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护士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护士也是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健康教育要抓重点、适时。我们常常在工作中教导病人,有了疼痛一定要说出来,这有利于对疼痛的诊断和及时、有效控制疼痛;用药时,我们会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另外,护士也是病人权益的维护者,保证疼痛控制的质量以及安全用药。随访时,护士要教会患者如何向医务工作者及时寻求帮助。

把癌痛的全程管理工作做细,大概95%以上的癌痛病人的疼痛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管理疼痛需要多学科合作,比如肿瘤科、疼痛科、心理科、营养科、康复科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完整的治疗体系,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他们“有癌无痛,尊严人生”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