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11月国际肺癌关注月:早筛、早诊、早治是关键

在我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都位居第一,且发病率仍持续上升。

在这些冷冰冰的黑色数字背后,凸显了肺癌早筛早诊的重要性。11月正值全球肺癌关注月,11月9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主办的“肺凡力量——2019全国肺癌健康科普大讲堂”北京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举办。

肺癌进入精准治疗时代,肺癌有望成为“慢性病”

经过几十年和肺癌的不懈斗争,我国肺癌诊疗水平有了极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有了很大改善,很多人已经能做到长年与癌共存,肺癌未来有望成为“慢性病”,。

“基因检测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找到靶区,对于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就像是巡航导弹,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以后,才能打得非常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傅毅立告诉记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有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更大范围地获益,比如EGFR、KRAS、HER-2等,其中EGFR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针对EGFR突变肺癌患者,一代靶向药物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现在随着很多新的靶点逐渐被发现,又有二代药物、三代药物上市,更多的人群可以得到获益。”

随着创新药物不断涌现以及靶向治疗的发展,2004年,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在中国上市,从此开启了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疗时代,此后,第二代、第三代靶向药物相继在我国获批上市,伴随着靶向创新药物和高科技基因检测的发展,精准治疗也在向前大步迈进,让更多患者实现带癌长生存,大幅提高生活质量。

五类人是肺癌高危人群,早筛早诊不可忽视

“如果肺癌能在早期获得诊断,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然而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梁乃新表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升高,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提高肺癌治疗疗效的关键。

由此可见,早期筛查在整个肺癌防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7月,国家层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把癌症防治列为15个重大行动之一,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早诊早治以及规范化治疗等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与规划。

“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发现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韩冰强调说,“要想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早筛意识非常重要。以下人群是肺癌高危人群,比如吸烟指数大于400(每天吸烟20支,吸烟史长达20年)、有不良烹饪习惯、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里、有癌症家族史或是有慢性肺疾病史的人,每年都应该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为了推进肺癌的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除了提升筛查意识,还需要协调各级医疗资源,加强协作,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通过精准诊断平台推动早诊早治。

科学认识肺癌防治,推进规范化诊疗

在活动现场,专家们还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特邀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韩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钱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胡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崔永等十余位肺癌领域专家参与了活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胡牧谈及此次活动表示:“肺癌作为‘癌症第一杀手’,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然而由于早期筛查意识淡薄,很多患者未能尽早发现,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健康科普活动,提升大众对于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的意识,同时让更多患者认识到基因检测的重要性,推动肺癌的规范化诊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崔永介绍道,作为城市副中心首个三甲综合医院,为了更好推动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城市副中心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副中心建设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保障,通州院区与通州区所有三级、二级医疗资源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充分对接,致力于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服务,推动肺癌的早筛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