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1/3以上的成年人血脂异常,协和专家解读六大认识误区

如今,高血脂几乎成了一种“流行病”,越来越多的人沦陷其中。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就有4个人血脂异常。有人预测,若不加强防控,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

然而,作为“三高”问题之一的血脂,公众对其了解程度其实远远不够。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严晓伟教授接受《生命时报》采访,解读血脂异常的误区和危害,教你科学控血脂。

化验单上4个指标最关键

在很多人眼里,血脂异常和高血脂好像没什么区别。严晓伟教授解释说,老百姓提到的高血脂,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判定血脂是否异常主要包括四项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高胆固醇血症。它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总胆固醇升高为特点,发病率为5%左右。由于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从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后果。降胆固醇一直是临床上调脂治疗的重要部分,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其疗效是非常明确的。

二、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与老百姓理解的“高血脂”最接近,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达10%-20%。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作用不像胆固醇那么直接。甘油三酯一旦高于5.6毫摩尔/升时,会显著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严晓伟教授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饮食的关系比较大,一旦吃了含油脂高的食物或者精米精面,甘油三酯就会升高得比较快。

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这种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是我国最多的,在成人中占30%—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好胆固醇”,以往很多医生认为这个“好胆固醇”的值应该升高,现在这个概念被打破了。研究发现,认为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没有确切的益处。不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的危害却是确定的,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

四、脂蛋白(a)。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脏合成,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有密切关系。

五、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混合型高脂血症同样也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且更难治疗,单用一种降脂药治疗难以使血脂水平达标。

血脂异常六大认识误区

老百姓对血脂的关注,远不像对血压和血糖的关注那么高。曾有调查显示,64%的人认为高血脂应该有症状;近90%的人不知道每日应摄入的标准胆固醇量;48%的人认为肥胖与高血脂关系最密切;仅20%的人知道血脂成分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严晓伟教授重点针对以下几大常见误区做了解读。

误区一:他汀不安全,容易产生肝肾损伤。

“吃药其实比吃饭安全”。严晓伟教授称,过度担心没有必要。他汀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它的副作用与剂量相关。有些病人会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的方案不适用中国患者,我们现在强调中等强度他汀,必要时和依折麦布联合,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误区二:血脂正常了,就不用服药了。

血脂达标后,也不可以停药,否则患者的血脂数值就会很快回到以前水平,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已患有冠心病、卒中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级预防患者,为防病情复发或加重,应坚持服药。

误区三: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

瘦人也可能高血脂。影响人体血脂水平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内因,比如遗传、疾病或者先天基因等因素,使人体胆固醇代谢出了问题,像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就更容易有高血脂。因此不能以胖瘦来判断血脂水平的高低。

误区四:吃素不会高血脂。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肉、控制烹调油,血脂就会降下来。而即使吃素,营养结构不合理,还是不利于降脂的。

误区五:鱼油能保健品能降脂。

普通的鱼油保健品没有明确的降胆固醇作用,也没有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证据。随意吃保健品,非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影响后续治疗。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选择调脂药,并遵医嘱服用。

误区六:患高血脂的人都有症状。

通常,高血脂患者没有或不会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比如有的患者头晕,但诱发因素很多,比如血压高、休息不好、体位性的头晕等。诊断高血脂主要还是通过血液生化检验。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

并不是所有血脂超标,都能通过节制饮食和运动来控制。首先要找医生评估自己属于哪一类血脂升高的人群,而后再进行对应的治疗,才能将血脂降下来。目前临床上他汀类药物仍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如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同时必须注意,调脂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切忌随意停药。

我国多数高脂血症患者不适用于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这些血脂异常患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适合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必要时需要联合用药,这比单纯地把他汀的药量翻倍效果更好,现在联合的药物主要是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权威血脂指南均推荐他汀治疗不能使胆固醇达标时,应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治疗。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的作用环节不同,他汀是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而依折麦布是抑制肠道的胆固醇吸收,特别是胆固醇肠肝循环的吸收。“可以说10毫克(他汀)+10毫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约等于80毫克(他汀)的降胆固醇疗效。同时可以降低他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饮食+运动+筛查,管理好血脂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行动促进血脂健康,但相比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宣传普及,其在强度和规模上仍有差距。严晓伟教授表示,血脂检测的便捷性也不如血压、血糖,不方便在家随时监测,导致很多人甚至从没关注过血脂指标。

严晓伟教授提醒,提高血脂防控的效果,首先要做到知晓自己的血脂水平。以下几种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血脂检查,比如:已罹患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的人;平时运动量很少的人;老年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人群。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血脂异常有效且必要的手段。严晓伟教授建议,首先是增加活动量,每周至少有5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天保证在30到40分钟以上。快走就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其次是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还要改变煎炒炸、用油大的烹饪习惯。第三是要控制精米白面的摄入量。适当吃粗粮、薯类以及蔬菜水果等,减少精米白面的占比。最后,如果是高危或者极高危病人,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查一次血脂,其他患者或中、老年人最好每年检验一次,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人,两到三年查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