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社评:像管药一样管奶制品

像管药一样管奶制品

从2003年的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后来此起彼伏的各种奶粉质量问题,公众对我国婴幼儿奶粉的信任度几乎降到了冰点。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6月18日,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一场提高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的攻坚战即将打响,以重塑人们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信心。

面对如此的豪言壮志,消费者自是满怀期待;而将婴幼儿奶粉的管理与药品相等同,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监管者的决心。

婴幼儿奶粉的问题,由来已久,且一直不断。消费者从最初的可以谅解,到最后的信心全失,足足经历了近十年。这十年间,伤害一次又一次,问题却迟迟不曾解决,至少,没有从根源上解决过。

作为婴幼儿的口粮,奶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虽未必像药物出问题一样,迅速导致性命之忧,但同样入口的东西,其潜在危害又岂能掉以轻心。即便年纪小时没有显现出问题,谁又能料到,那些质量不过关的奶粉会对未来的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在欧洲,婴幼儿奶粉被称为是“监管最苛刻的食品”,甚至连广告形象、文字说明、包装图案等细节都作出详细规定。而我国的监管,不用说“最”严,恐怕连“苛刻”都算不上。

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希望,婴幼儿奶粉行业迈出的这一步只是开始,包括牛奶、酸奶等在内的整个奶制品行业,都可以像管药品一样管起来。因为除奶粉以外,其他奶制品的质量问题也早已拉起警报。比如,纯牛奶近年来屡次被曝过期变质、细菌数量超标、含有致癌物……这一次次的“偶发事件”,虽没有像三聚氰胺事件一样掀起轩然大波,却像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营养学家一直建议,人们在膳食中要保证一定的奶制品摄入量,可这毫无安全保障的奶制品,又让人如何放心喝。

公众的不信任,导致国内奶制品行业的大幅滑坡,也让一些企业干起了“国产奶贴国外牌”的营生。2013年3月,美素丽儿奶粉被曝造假,其号称荷兰进口的奶粉,却使用了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和过期奶粉,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其实,抛开贴牌行为本身,一个企业要挣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关键不在于它贴着怎样的牌子,而在于其质量是否真正对得起消费者。

在消费者已几乎信心尽失的现在,要扭转全局,除了靠企业的良心,更离不开监管者的严苛管理。如何严管?参照药品确实是个好方法。制定严格的标准、从源头控制质量、商品实行追溯制、问题产品实现召回……这些方式都落到实处,既可为老百姓的健康筑起一道保护墙,又可挽救岌岌可危的奶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