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政府投入多10% ,国民寿命延半年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相对于个人医疗支出,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同等卫生总开支前提下,政府卫生投入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国民期望寿命平均延长半年左右。如果我国通过加大健康投资提升国民期望寿命1岁,新增的健康人力资本可提高国民人均收入7%左右。

《国民健康与经济繁荣———基于APEC经济体发展的启示》是基于亚太经贸合作组织(APEC)21个经济体的长期发展数据研究得来。报告指出,经济学家预测,伴随人类收入与健康寿命的持续增长,医疗健康服务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数据显示,目前21个APEC经济体的卫生服务占GDP的比重为6.8%,OECD(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占比为10%。而我国自2009年医改以来,卫生服务规模虽不断增长,但截至2013年,数字仅为5.57%,处于较低水平。

“国民健康与经济繁荣”课题组组长、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国恩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国民健康是相关“投资”才能获得的结果,这些“投资”包括良好的环境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适宜的医疗健康服务。但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投入偏低,且严重扭曲。他分析,一方面,我国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到GDP的2%,而发达国家大多在8%以上;另一方面,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存在问题,政府资源投入过多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目前导致人们一窝蜂涌向大医院看病的最重要原因。“今后,国家可将改革重点放在增加政府投入和调整资源结构上。”他建议,可以减少政府医疗投入直接补供方(即医疗机构),加大医保力度补需方(即患者),促进更多资源配置到基层诊所;鼓励医生自主开办社区诊所,负责社区居民的门诊服务和健康管理,而大医院主要负责住院和急诊服务,这样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能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的现状。▲(本报记者 单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