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稻田,最充盈的人工湿地

受访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李晓文

提到乡村的灵魂,自然少不了稻田。青葱时节,秧苗拔节,稻花的清香见证了许多孩童的童年,泥鳅在田里打滚,青蛙呱呱探出脑袋,于是,唐代诗人韦庄写下了“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的诗句,描绘出春风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的绝美。

稻田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充盈的、敞亮的。置身于田野———面对湿黏的泥土、耕犁的老牛、平川的稻穗,此刻,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微妙而易碎。你仿佛能从心灵里荡漾起一丝清风,甚至会去思考:我们为何要成为一个入侵者?

“中国农业文明产生于河流灌溉的农耕区域,而庄稼和农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予复杂的情感,甚至塑造着我们的道德文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李晓文表示,除此之外,稻田由于常年积水,是最重要的人工湿地系统之一,在蓄滞洪水、补充地下水、气候调节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其他农业系统不能取代的作用。此外,稻田等湿地还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但现状是,它的美誉成了一个符号。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稻田往往被打入“冷宫”,正被最粗暴、最支离破碎地改造。据李晓文介绍,从2000年到2012年,西南地区稻田面积平均为6752万亩,比上世纪80年代平均面积减少了506万亩;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目前大部分水稻田已经消失;洞庭湖的水稻田面积在150多年内,减少了57.6%。

早在90年代,洞庭湖、鄱阳湖乃至长江三角洲等地大量“圈地”开发,使得稻田香里的蛙叫鸟鸣,被摧枯拉朽的推土机,以及轰隆隆的声响所湮灭。新建的开发区、高尔夫球场等大量占用原本高产、稳产的水稻田。李晓文表示,近些年,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稻田抛荒后,就沦为耕地或是直接被钢筋水泥浇铸成一个现代化的郊区城镇,稻田带来的生态效应正被城市热岛效应、热污染等问题吞噬。而过度依赖农药化肥使得稻田污染严重,稻田的湿地功能削弱,对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副作用。此外,从管理角度看,国家还未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十分薄弱,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李晓文认为,稻田并不代表落后,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窝蜂搞大它,而是应该发挥与平衡它的生态效应与经济价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可采用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模式,与一些水塘等形成复合人工湿地,综合开发利用。正常水位线以上修建水田,种植水稻,地势较高的坡耕地种植旱粮或经济作物,此外在湖岸植树种桑养蚕,湖滨养鸭、牧牛,实现农副产品多层次加工利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湿地农业生态系统。其二,充分挖掘稻田的生态旅游。稻田值钱了,也就不会被抛荒、不合理利用。营造以稻田的自然景观为主,农业人工景观为辅,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生态旅游环境,可建设以生态保护、游览休闲、参与体验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开放性稻田公园。其三,整修、利用农田沟渠系统。在灌溉区恢复农田之间的田埂以及沟渠的连通性,净化农药化肥污染,减缓稻田退耕速度。

我们从农耕文明中走来,通过工业文明,正走向生态文明。文明不是一种抛弃与碾压,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留下一些稻田,让生态文明灌溉它。▲ (生命时报记者 谭卓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