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低碳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访专家: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教授级高工 智 信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呼吁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次会议被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低碳”也因此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会后,我国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低能量、低消费、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提倡。

许多人对“低碳生活”这个词“只闻其名,不知其形”。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少耗用能量,进而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例如,夏季将空调调高2℃,每年可减排900千克二氧化碳;少开一天车,可减排8.17千克;少吃1千克肉,可减排1.4千克;少用一度电,可减排0.96千克;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一年可减排0.1克。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做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对低碳存在误解。

“低碳生活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低碳生活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选择其他生活方式,只需要每天一点点改变,不会给生活质量带来太大影响。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教授级高工智信博士认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应该只关乎个人人生价值,我们生活在地球环境里,不能忘记对环境的考量,长期的高碳生活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生活,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

“我知道低碳的好处,但那是政府的事,老百姓实现起来太难。”智信认为,首先,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个人的能力大小无关。对一般居民而言,少开一次私家车改坐公共交通,随手关灯,少乘电梯,夏天将空调温度调高些……从这些小事开始,每个人都能够做好,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能否坚持下去。其实,只要开始了就会发现并不难,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就会变得自然而然。

“光我自己低碳有什么用,对环境的改变微乎其微。”作为地球公民,为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低碳生活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也有先有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行为大改变,低碳生活是我们为阻止全球变暖的举手之劳。

智信表示,我国居民目前普遍对低碳生活还不够重视,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他认为,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心底还留有怕过穷日子的阴影,甚至认为高碳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我国素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与低碳生活理念不谋而合。智信表示,中国的低碳生活充满希望,只是时间问题。▲(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雨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