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四个最严”保证舌尖安全

春节将至,食品消费迎来高峰,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更健康。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个最严”指示已出,但落实执行似乎仍有诸多困难。

食品标准亟需理顺

又脏又乱的小作坊、形同虚设的消毒区、布满污垢的生产设备……2015年,《生命时报》推出深度报道《一包辣条的制作真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辣条产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根源在于缺乏标准,目前仅湖南、河南、四川等地设有地方标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而存在类似问题的,远不止辣条这一类食品。

概括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很多食品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不合时宜、跟不上现代要求;

2.一些食品标准还需细化和严格,和国际相关标准对比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农药残留方面,针对哪些农残不能检出、最大残留量是多少等问题,国外若有100项标准,我国就可能只有10项,存在10倍的差距;

3.食品标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标准之间协调性不好,比如我国食品标准主要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还有进出口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等。多级标准不仅存在混乱、冲突的问题,还可能因为有些标准已经废除,有些标准必须要用等细节变化,让企业甚至专业人士无所适从。

可以说,我国食品标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及时增添废止、整合理顺、互相协调。

监管不力催生侥幸心理

虽然食品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但比这更严重的是即使标准存在和明确,很多企业仍不按标准来做。究其原因,监管缺失是主因。

监管的目的在于通过一次次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树立法律的威严,起到立规矩、做示范和震慑的作用。但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监管之下的漏网之鱼太多,即使出台严刑峻法,都起不了太大作用,从而导致很多企业侥幸心理越来越大,胆敢在食品生产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胆敢让死猪肉走上餐桌,胆敢一次次铤而走险,久而久之,让法律失去了尊严。

过去,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责任分工不明,各个部门“九龙治水”的问题,但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监管问题已经变成“一龙当家”,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当下,监管的主要疏漏在于基层执行力不够,如果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没有改变,没有主动出击的主人公意识,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地方的食品安全就很难抓好。

因此,应加大力度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减少漏网之鱼和企业的侥幸心理,长期坚持,形成风气,让最轻的监管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希望和走向,要给他们体面的收入,激发其工作热情,而不是以消极、被动、应付的心情去工作。

严惩不能理想主义

过去,人们总是抱怨食品安全违法成本太低,但新《食品安全法》明显加大了处罚力度,其变化不仅表现在罚款数额上,还将处罚延伸到了《刑法》。处罚在于执行,执行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很多企业不怕罚款,但怕抓人和坐牢,如果真能做到该罚就罚、该抓就抓、该关就关,该判就判,一点都不含糊,这才能叫最严处罚。

当然,严厉处罚不能过于理想主义,应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适当变通。我国存在广大的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区,有多如牛毛的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如果监管人员严格按照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健康证、技术人员、产品检验设备等标准要求,不符合就处罚和取缔,显然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处罚最好分地域、分阶段,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尊重现状,讲究分寸和尺度,不该一刀切,多对小摊贩进行帮扶教育,而不是单一的管、罚和问责,如此才能做到当地的最严。其实,国外的情况也是同样,并非一刀切似的“严”。监管是为了不管,处罚是为了不罚,那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多方问责不留情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问责增添了不少规定,但总体来说,配套的法律还是不多,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且缺乏涵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很具体的法规,这就导致很难问责。另外,标准、监管、处罚和问责是层层递进的,如果前三步保障不了,后一步就难以实施。需要强调的是,问责不仅仅是针对企业,诸如检测机构造假、监管机构渎职、媒体捏造虚假信息等,都要面临不留情面的问责和处罚。

“四个最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也指出了相关各方应该努力的方向,要想达到“最严”,不能简单说说,更需要切实执行。值得强调的是,改善食品安全环境需要“社会共建”,比如政府应推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及其有效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秉承责任和诚信,注重自律;媒体和社会大众应提高食品安全知识……大家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关口,没有主次之分,只要不同责任人都认认真真做事,食品安全问题自然就会减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 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