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无血可用,医患血站都很无奈

入冬后,各地血库纷纷告急。多家大医院的医生称,缺血已成为北京的常态,某些医院每年闹血荒的时间会占到全年的1/3到1/4。患者无血可用,面对患者的质疑,医生也很无奈,而闹市街头遍布的献血车却一派冷冷清清,与用血热形成鲜明对比。

血荒背后的种种无奈

2015年的最后两个月,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后发现,各医院临床手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血荒问题。而血荒背景下却隐藏着“血头”肆虐、献血车无人问津等种种问题。

患者:手术拖了一周多。北京安贞医院,来自吉林的小浩刚做完手术。由于医院血液库存紧张,他的手术被拖了一周多。小浩奶奶说:“都说无偿献血家属能优先用血,我儿子没少献血,可到我孙子这里还是没血用!”听说有一种“互助献血”(联系亲友到北京血液中心献血才能排手术),小浩的家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正准备组织亲友前去献血时,及时得到了医院有血的通知,小浩得以顺利手术。准备进行心脏搭桥术的张大爷也遭遇了同样情况,由于女儿的血液不合格,他只能通过自体输血来解决燃眉之急。

医生:我们也无奈。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介绍说,血液紧张非常普遍,有时军区医院会组织战士、动员医护人员献血,而互助献血也已成为一种默认的“潜规则”。另一家三甲医院血库发血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院从没有限制患者用血,但赶上缺血的时候,谁也没法优先。我们也很无奈的。”

“血头”:血荒的得利者。记者刚来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门前,就被一群人围住了。记者称家人住院,急需800毫升血,立马就有“血头”喊道:“3000元!我马上给你找人,包你明天就手术。”在献血大厅,记者观察到,血头找来的“互助献血者”达10余人。一名“献血者”说:“我们都是他们从网上招来的,献400毫升血给500元。”血荒让“血头”们找到了生财之路,他们借互助献血的名义,安排人假扮患者亲友有偿献血,获取高额利润。

献血车:一上午只来了7个人。2015年12月2日,记者来到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前的无偿献血车,这里异常冷清,一上午只有7个人来献血。据工作人员介绍,西单采血点的采血量在北京还算高的,其他采血点的情况更不乐观,有的一天也等不来几个人。但他也补充说,献血车受气候、节假日影响较大,四五月份和国庆假期时多一些。像西单点,一辆车每天有200多人来献血,符合标准的约170人;全年平均每天有100人左右,但比起巨大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血库为何无血可用

北京常住人口无偿献血率为 1.94%,居全国之首,但依然存在血荒。“无血可用”折射出献血制度的困境。

血量两头难确定。“2015年12月16日,血液库存总量12433袋……”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王鸿捷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最新上报的血液库存量。在他看来,血液的存储有效期是导致血荒的根本原因。一袋血的有效期通常是35天,国外可达42天,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仅有21天。存储期间还面临无偿献血量不可知、临床用血量难预期的状况。王鸿捷说,北京80%的无偿献血量来自流动人口,团体献血不到8%,互助献血占5%。“采供血机构既不敢多采———怕过期报废,也不敢少采。”参照往年的情况,北京的血液库存上限在1.2万袋左右,最低也要控制在6000袋左右。

献血口号大于行动。王鸿捷认为,我国公民整体献血意识不高,“‘无偿献血利国利民’难以打动公众”。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无偿献血率仅为9.4‰,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献血率达到10‰~30‰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王鸿捷说,在大灾大难面前,国人从不缺少爱心,从汶川地震到天津大爆炸,献血车前的长队让人感动,可惜公众的一腔热血未能转化成常态。

政策与执行不同步。《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可享受免费用血,一些地区更是推出用血实时报销等政策。但现实是,血库告急时根本不能保证优先用血,“虚假”的承诺被公众诟病。王鸿捷说:“‘优先用血’不具有现实操作性,这样的法规也不符合国际献血输血伦理规范的公平可及原则,从而导致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误解和失望。”

负面事件透支公信力。北京某三甲医院输血科副主任说:“不得不说,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浇灭了一部分人的献血热情,这对采供血行业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受损的公信力需要很长时间去恢复。”

多方合力战血荒

要解决血荒问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岳建议,政府应加大对血站的补贴力度,承担血液管理费用,减轻输血的医疗负担,引入社会资金,通过社保、财政、社会公益三方力量降低用血成本,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偿献血和免费用血。

其次要修订《献血法》,修改不适应新时期采供血状况的法条。制定地方献血鼓励政策时进行大样本调查,保证优先用血承诺,完善补偿机制。

再次,医院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血液全程监控,保证临床医生掌握血液存量,也让公众监督。在血液供应短缺的时候,减少手术量,可做可不做的手术最好不做,减少临床用血量。

最后,动员国家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公众起到表率作用。日本就要求公务员全员献血,如果身体不能满足献血条件,也要用做义工来冲抵。王鸿捷呼吁,媒体应加强宣传,帮助公众由“知”向“行”转化。▲ (生命时报记者 梁 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