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高炜 双向转诊基层要跟得上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建立和推广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是要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作为三甲医院的心血管医生,我认为分级诊疗必须要做实。分级诊疗不应该只是政府的决策和医疗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它成为广大患者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有来过大医院就诊的患者都在抱怨看病难、挂号难、停车难,抱怨医院的服务差。但问题何在?我所在的北医三院每天门诊量在1.5万~1.6万人次,很多患者就医又是多个家人陪同,或者挂了多个专科,这怎么可能让现有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资源满足患者需求?又怎么可能就医体验好,没有抱怨呢?

政府为推进分级诊疗也曾作出很多举措,如基层的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医保报销比例更高等,力图通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来把更多患者引导到基层,但收效甚微。其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放心。

确实,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大医院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基本医疗设施不足,医师培养和继续教育不够,患者去基层看病往往只是开药,有的地方甚至是患者“点药”,不能保证医疗安全,也没有降低医疗费用。

另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缺乏监管和指导,有可能导致漏诊误诊,高风险的患者没有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有些患者在大医院接受了手术或介入治疗,制定了符合治疗指南的长期治疗方案,而回到基层后由于上下级医院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方案因当地医生医学知识储备不足,有时会被随意更改等,导致患者疾病复发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要想做好分级诊疗,让患者真的愿意到基层,到社区医院,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基层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基层医疗的水平,而且要从政策上给予保障,留住人才,还要重视基层医生的培养。

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形成医疗集团或医疗共同体,像北医三院托管北京海淀医院和延庆医院的模式对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合作共赢大有裨益。但目前大多数医联体并没有做实,彼此间没有打通流畅的渠道,责权利不明确。要想实现良好的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还需要可落实的制度上的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