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非法疫苗流入多省,安全漏洞在哪儿?

3月19日,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通告称,2015年破获的一起非法经营疫苗类产品案件,目前已梳理出上线线索107条,下线线索193条,涉及全国24省市。

据媒体报道,自2010年起,庞某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其中包括儿童用脑膜炎、水痘、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及成人用流感、狂犬病、甲肝疫苗等,未经严格冷链存储,即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份,涉案金额达5.7亿元。

“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王月丹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或过期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如果接种的疫苗是预防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的,无效免疫就可能带来接种者发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全程冷链运输费用不菲,国家既然这样规定,肯定有其必须性。脱离冷链储存,未必就会百分百导致疫苗失效,但毕竟增加了失效的风险。人命关天,容不得侥幸和赌博心理。”

近年来,与疫苗有关的安全事件频频现诸报端。2009年,假狂犬病疫苗导致广西1名男孩死亡;2010年,媒体报道,山西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2013年,深圳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引发社会关注。鉴于上述事件的发生,很多民众甚至对疫苗本身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对此,王月丹表示,疫苗使用范围广,且很多用于儿童接种,受关注度高,因此任何意外都可能引发社会广泛的反响。目前,国家对于疫苗的管理很重视,查处力度也很大,但不能否认,在社会转型期,疫苗(特别是付费自愿接种的二类疫苗)的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个别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类疫苗的生产存在市场化行为,同一种疫苗可由多个厂家生产,价格各异,盈利也有差别,而这种利益差别很可能导致个别人的非法逐利行为。此外,疫苗的生产、运输、使用都需要由专业人士操作,专业化培训不足的人在使用疫苗时,也容易出现错误、失误或者疏忽。

“我国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全覆盖的疫苗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一些疫苗相关从业人员虽然可能具备专业背景,却对疫苗安全性的认识程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致使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王月丹说,从报道看,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类产品案件的涉案者就属于此类。因此他建议,对于疫苗从业者,应该利用反面事件进行持续的安全警示性的宣传教育,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堵住疫苗安全使用的漏洞。▲ (张 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