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重小轻老”违背中华美德

本报特约评论员 田丰

重阳节到了,笔者居住小区附近的一大型商场里,唯一一家专售老年服装的门店却关了。但商场内,面向儿童的游乐场、玩具店及各种培训机构一个接一个开、一个比一个火,有关老年人的商品和店铺却少得可怜,即使有,也门可罗雀。而这些场景人们早已见怪不怪。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今,很多家庭 “爱幼”有余而“尊老”不足:给孩子报个班几万块钱不心疼,给老人换部新款手机一两千块舍不得;给孩子讲故事绘声绘色,跟老人聊个天却匆匆忙忙。“重小轻老”并非个别现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在个人层面,许多年轻人缺乏孝敬父母之心。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在他们眼中,父母就好比是“提款机”“保育员”“出气筒”,没钱了跟老人要,生了孩子扔给老人养,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家跟老人发火。这些有违孝顺之道的做法,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中成了理所当然。

在家庭层面,生活压力大导致“老小难以两全”。如今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时常感慨养娃之难。很多人一边嘴里说着“生得起养不起”,一边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尽可能地用“最好”的标准来养小孩。而当相似情况发生在老人身上时,只好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病只要不是急症就让父母扛两天或自己去医院吧,自己就不向单位请假了;衣服就不到专卖店买了,网上买件便宜的也能凑合穿。

在社会层面,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没有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于是有了更多的广场舞大妈;缺少权威的健康知识传播渠道,于是微信成了虚假养生传播的“帮凶”。必须承认,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养老服务体系尚有待完善。

“重小轻老”现象令人堪忧,其危害往小了说会影响家庭和谐,往大了讲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改变“重小轻老”的错误现象,需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首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养儿方知母不易,年轻父母们不要只把道理挂在嘴边,而应落实到行动上。一句暖心的问候,一次耐心的交流,一段贴心的陪伴,老人真正需要的,其实很简单。其次,爱幼与尊老并非矛盾。以“重小”之名“轻老”,是对“爱”的误解。善待老人,是年轻父母对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人人不易。力所能及地照顾好老人与孩子,家庭和睦、齐心协力才是共渡难关的坚强保障。最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全社会需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