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时评丨救死扶伤,佑生命繁荣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月树

医学是一场与疾病的长期抗争。当疾病袭来,给人类健康带来无尽的伤害,医务工作者就像战场上的勇士,与生命之恶做着坚决斗争。救死扶伤,意思是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1941年夏,毛泽东同志为成立不久的中国医科大学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从此以后,这句话就成为了中国医学的道德规范,被医学工作者视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祖国大地上肆虐之时,多少医护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义无反顾请战出征。千千万万白衣战士挺身而出齐聚武汉、齐聚湖北、齐聚各省市抗击疫情的一线,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伟大战役。走上前线的,既有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王辰等院士大家,也有全国各地来自基层的医生、护士,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卫生后勤保障和管理工作者。他们中有刚刚从医的年轻一代,有为人父母的家庭顶梁柱,还有为此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退休人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他们一个个奋勇争先,走向战场。因为在他们心中,“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在全国动员、全民战“疫”中,医务工作者更是把病房当作主战场,竭尽全力阻击病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是战“疫”命令,“战胜疾病、挽救生命”则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坚定信念。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接受采访时讲起,救治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通常需要五六位医生通力协作,何等不易。

这场战役中,我们痛惜地看到,数以千计的医务人员被感染,还有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又一重内涵——“勇于牺牲”。可以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换患者的生命。或许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医务人员的容貌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模糊,但他们英雄的名字和付出的卓绝努力,将被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当代医学史上最华彩的一章。

不久后,当人们重归日常工作和生活,医疗事业恢复正常运转。救死扶伤的精神或许看似不再如火焰般炽烈,但它会展现出更温暖的一面,那是面对病人身心痛苦时的细致呵护,孤独无助时的热切帮助,恐惧死亡时的心灵慰藉。

“救”者,助人脱离苦境;“扶”者,护佑生命繁荣。救死扶伤,是永恒的医学道德精神,是人性的美丽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