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别让规培医生寒了心

生命时报特约评论员 任为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必须在医院接受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这一旨在提高医生临床能力和临床素质的措施,却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些许尴尬。不久前丁香园网站的调查显示,在现有待遇和工作压力下,近两成规培生目前已有转行意愿。“未成医即生退意”的现象,难免会引发一些担忧。

规培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只在一些省市开展了小规模的试点。2009 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4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了规培的地位,从此,规培成了所有医生正式执业的必经之路。

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接触临床非常有限,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规范化培训,肯定有利于日后执业。丁香园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仅12.4% 的人认为“规培没用,自身在规培期间没有收获和提升”。

真正导致规培生心生退意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规培期间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比如,一些学员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月收入不足千元,却承担了较重的临床任务;一些学员干的是“打杂”的活儿,写病历、粘化验单、取快递、开会凑数,但一到查房、会诊时,老师就自己“挑大梁”,学员动手机会少,临床思维没有提升,临床能力得不到锻炼,且会产生不受尊重之感。就像调查中发现的,仅2.6% 的规培生在医院感觉到被尊重,超半数认为自己不受重视。

规培在医学生毕业后教育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若只因保障制度配套不足,致使规培生寒了心,就是整个医生行业的巨大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促进规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规培生待遇,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经费保障上,建立政府投入、医院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比如,政府财政拨款,设置专项经费,给予人事、保险等配套政策支持;医院出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暖心政策,并对规培生进行扶持、奖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社会捐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另一方面,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培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方式、考核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细化各科室的轮转流程,保证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规培质量。方案中尤其要注意带教老师的遴选标准,制定教师培养计划,使之更好地发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并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试标准,严格执行,依据考试成绩奖优惩劣,进一步调动学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