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热点聚焦:明察暗访,守住食药安全

安徽曾一度是食品药品安全的“重灾区”,无论是劣质奶粉侵害阜阳的大头娃事件,还是上海(阜阳)华源的欣弗事件……几乎每一起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把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次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近几年,随着安徽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重点地区,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遏止了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安徽近些年来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7月11日上午,《生命时报》记者走进了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徐恒秋的办公室,专访了这位性格耿直、雷厉风行的“女掌门人”。

《生命时报》:您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出在哪个环节?

徐恒秋: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息息相关,它已成为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监管等。但从根上说,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个问题,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转型期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100多年前,处于转型期的美国,食品安全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肉制品加工企业,其生产场景非常触目惊心,后来被媒体曝光后,才促成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诞生。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难以完全避免。在监管方面,我们责无旁贷,及时发现和解决,堵住问题食品药品。

《生命时报》:在保证百姓“入口关”方面,省食药监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恒秋:在食品生产环节,我们设立企业授权人制度。过去只有药品设立质量授权人制度,就是说授权人是企业产品法定的责任人,如果产品出现问题,就追究该授权人的责任。今年,我们在食品生产企业也实行了这项制度,为了让更专业的人把好质量关。 在食品流通环节,我们今年的重要工作是抓“源头”,针对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些地方设立“快速检验”部门,所有产品进入市场后,对没有产出合格证的产品进行检验,如发现有瘦肉精、农残等问题,这批货就不能进入市场销售。

我们在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宣传动员企业员工督促企业自律,就是让员工监督举报企业的不法行为。在决定实施这项制度之前,我们针对全省大中企业开了一个动员会,会刚开完就收到了举报。一个生产饮料的企业把消费者反映口感不好的啤酒,重新罐装后再销售。得知这一线索后,我们立刻派人到企业现场,发现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当场要求企业整改。对于举报人,我们严格保密,按照食品安全奖励举报办法及时兑现奖励。这项内部举报的措施实施以来,确实很有震慑力,我们已经收到不少举报,为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起到警示作用。另外,我们还有12331的举报电话,24小时开通,方便人民群众随时举报。

《生命时报》:小餐饮和小作坊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问题,请问你们是如何管理这些“死角”的?

徐恒秋:小餐饮的食材采购、卫生问题一直很让人头疼。前段时间,我们在芜湖试点,把小餐饮集中起来监管:设有餐具供应室,每一家商户把用后的餐具送到此处集中消毒,再领取已消毒好的餐具;食材集中供应,米、面、油统一采购,避免地沟油问题。试点后,我们发现这个办法不错,小餐饮经营和管理更规范、卫生,目前全省已有多个地市开始启动。

小作坊的问题主要出在生产环节。去年开始,我们从生产豆腐的小作坊开始试点,主要把好3个关卡。一是添加剂备案,就是生产所用的全部添加剂都要备案,否则视为不合格;二是填好货物随行单,上面记录豆腐生产时间、企业、卖给谁;第三是规定小作坊的基本卫生条件,符合条件的才能继续生产。

《生命时报》:如何进行食品的风险监测?

徐恒秋:在《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下发前,地方质检、工商、食药监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没有整合,抽检经费不足,导致食品风险监测重复检验的问题时有发生,而且面非常小。工商、质检、食药监抽检的东西相互重复。这样一来,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现在新的食药监局组建之后,统筹安排各环节、各地区的风险检测,就可以避免重复,监测得更全面。另外,我们把风险监测重心偏向基层。过去我们抽检基层不多,就担心抽到不合格产品,不合格率高会影响考核。现在国家规定,食品合格率不再成为对各个地方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更容易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农村,问题集中,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之一。

《生命时报》:说完了食品,咱们再谈谈药品,你们在药品监管上有什么举措?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徐恒秋:药品问题不亚于食品,因为它直接关系生命安全。安徽是制药大省,目前总体形势稳定,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但我们仍然不会掉以轻心。2004年1月1日起,我省食品药品监管行政审核实行“审、批、查”彻底分离。针对过去一些行政审批项目由政务中心接收,依然由业务处室办理,形成“前店后坊”格局,行政相对人仍要在行政机关和窗口之间两头跑,影响办事效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批而不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一旦通过了相关审查或认证,由于后续监管工作跟不上,很快就回到审批认证前的状况,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中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实现“审、批、查”彻底分离后,使权力互相制约、互相配合,确保公开、公正。把审、批、查分离,由技术支撑的第三方承担“审”,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批”,业务处室“查”。各业务处室由过去的“审批查一体”转变为监督方,集中精力开展日常检查、重点检查、专项督查和飞行检查,达到“审的不批,批的不查”,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在全国食药监系统也是第一家。

药品流通环节方面,最大问题是药品批发企业数量较大。截至去年底,我省的药品批发企业有608家,这在全国排名都是靠前的。全省前100家药品批发企业已经占据了药品批发市场的80%,还有20%的市场有500家企业去争抢,这会导致很多小型批发企业不规范经营,扰乱整个市场。今年我们借助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机会,已经淘汰了70多家非法人企业,未来可能还会有近100多家企业被淘汰。

《生命时报》:这些年,我国食品药品频出安全问题,对此很多人呼吁对造假者处以重典,您怎么看?重判重罚能否起到根本性作用?

徐恒秋:重罚是一种手段,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对于食品药品造假者,要罚得他不敢违法,要罚得他倾家荡产,要让他为违法付出沉重代价。

《生命时报》:作为食药监部门的掌门人,您是否有时间去农贸市场或者药店,了解第一手信息?

徐恒秋:我经常去药店和农贸市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帮助我更好地做决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非常琐碎,压力也很大,我从去年7月份来到这个岗位,越干发现问题越多,但是这些困难不能回避。只要我们食药监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我相信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