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大火来了,快往避难层跑

受访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朱红梅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摩天大楼是城市的名片。在许多二三线城市,超过百米的大楼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摩天大楼固然雄伟霸气,只是与它们华丽的外表相比,作为其内在必备的避难层,很多人都知之甚少。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建筑专家,帮您了解高层大楼里的避难层。

避难层,也叫逃生层,是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火灾发生时,处在高层的人无法立即逃离时,可以前往最近的避难层暂避,等待救援。通过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比如,避难层建在15层,14层与16层之间就不能直接联通,而是要穿过15层才能上下。朱红梅表示,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着火时发生“烟囱效应”,使烟雾通过楼梯冲进避难层。

我国消防规定,超过100米的大楼,每15层就要设立1个避难层。避难层的净面积按照每平方米5人的要求设置,这个标准很人性化,是按5个人坐在地上计算的,因为人站立时间长了很累,肯定要坐下来。按围护方式不同,避难层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敞开式避难层,四周不设围护构件,一般设于建筑顶层或平屋顶上。这种避难层结构简单、投资小,但防护能力较差,不能绝对保证不受烟气侵入,也不能阻挡雨雪风霜,比较适合温暖地区。第二种是半敞开式避难层,四周设有高度不低于1.2米的防护墙,上部开设窗户和固定的金属百叶窗。这种避难层既能防止烟气侵入,又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进行自然排烟。但它仍具有敞开式避难层的缺点,不适用于寒冷地区。第三种是封闭式避难层(间),四周及隔墙采用耐火防护墙,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外墙及隔墙一般不开门窗;如开门窗,则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封闭式避难层可防止烟气和火焰的侵害以及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朱红梅表示,为了保证真正达到避难效果,在避难层中还设有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卷盘。此外,还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除了灭火设备外,避难层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更不能悬挂如窗帘等易燃物品。空旷和通风的避难层是逃生和等待施救的最佳场所。

朱红梅指出,除了上述特点,避难层的门开向也于其他楼层不同:其他楼层门都开向楼梯,而避难层、底层以及顶层的楼梯门朝向房间,便于逃生者迅速从其他楼层进入楼梯,逃向避难层、出口等。朱红梅强调,避难层之所以设计在15层左右,就是考虑到发生火灾时,无论在哪一层,向上逃生或向下逃生的最大楼层不超过7层。多于7层,一般人的体能就会受到影响,逃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假设一个40层的高楼发生火情,起火点位于10层,避难层位于15层,在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处在10楼以下的人可以把被褥或毛毯用水淋湿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处在10楼以上的居民,在火灾发展初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先前往避难层,再通过云梯车疏散到地面。

尽管避难层在设计上采用了很多手段,但知晓避难层的人和重视它的人并不多。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在北京国贸附近工作的白领仅有一成人知道避难层。在广州和上海进行的类似调查中,知晓率也都在两成左右。据了解,2010年上海静安火灾中就有不少人因为不知道避难层和它的用处,盲目地在大楼中穿梭而丧生。很多商家还将避难层作为仓库使用。摩天大楼一般都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为节约开销,非法占用和利用避难层的人也不在少数。

朱红梅强调,在宣传和推广避难层上我国做得还不够,媒体和消防系统应加强相关教育,让更多人了解避难层的用处和意义,引起人们的重视,减少非法利用和占用避难层的现象。其次,居民要有逃生意识,每次进入陌生大楼,应该先了解它的安全出口、逃生路线。特别是生活在高层的居民,还要掌握最近避难层的层数,并规划好最快逃生路线。再次,物业和消防要联合确保大楼避难层安全,确保在发生意外时,避难层能发挥真正作用。

最后,朱红梅强调,避难层的主要作用在于躲避大火等消防危险,对于地震,因为其发生突然且迅速,逃生人员不宜跑去避难层,还是应该迅速寻找掩体或躲在墙角等空间跨度小的区域。但无论面对何种灾害,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自救方法,并在危机情况下沉着应对,才能转危为安。▲(生命时报记者 王黎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生命时报”的所有作品,均为《生命时报》合法拥有 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获取授权